[发明专利]一种下水角度可调的防臭下水管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8420.0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9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徐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加平 |
主分类号: | E03C1/12 | 分类号: | E03C1/12;E03C1/28;E03C1/29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中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5 | 代理人: | 王仁飞 |
地址: | 31805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下水 角度 可调 防臭 水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水角度可调的防臭下水管,包括上、下弯管,上下弯管之间采用可旋转密封结构,下弯管相对于上弯管旋转可任意调节下弯管的出水角度,并且该可旋转密封结构可拆卸,装配和拆卸都比较方便,并且密封可靠性非常好;同时本发明还在上弯管的进口处设置有防臭芯,将磁铁设置到偏离出水口沿口枢接部的两侧和连接壁上,上述的两个磁铁的安装部位可能避免排污是污水中的粉黑和铁屑等吸磁物质堆积在出水口的沿口处造成封板无法闭合的问题,从而使下水管起到防臭防倒溢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下水管,具体是一种下水角度可调的防臭下水管。
背景技术
目前台盆等卫浴设备一般都通过下水管排水,为了防臭下水管通常设置存水弯,下水管过存水弯后再通过软管连接到排水管;软管由于壁厚薄,内壁褶皱较多,使用一段时间后管内为集聚大量的污垢,并且软管使用寿命短,需要定期更换;而硬管连接,对下水管的出水口与排水管的入口位置要在一直线上,否则会造成连接不可靠,存在漏水隐患,对施工要求较高且安装也不太方便。
为此有人设计一款下水角度可任意调节的下水管,如公告号为:CN209837190U公开了一种出水角度任意可调的防臭下水管,包括U形弯管、大角度弯管和小角度弯管, U形弯管进口端高于出口端,所述的大角度度弯管的进水端与U形弯管出口端通过连接,小角度弯管活动套接在大角度弯管的出口端;所述大角度弯管出口端的外壁设置环状卡环,所述小角度弯管与大角度弯管连接端口的内壁设置有与环状卡环配合的卡钩,小角度弯管连接端口内壁还设置台阶部,台阶部放置有密封圈,小角度弯管与大角度度弯管对接后环状卡环与卡钩相互卡接,大角度弯管出口端挤压与台阶部的密封圈起到密封作用。
这种下水管防臭管依靠存水弯,因而起不到防倒溢的效果;通过大角度弯管和小角度弯管之间可旋转连接结构实现出水角度的任意调节,大、小角度弯管之间通过环状卡环与卡钩相互卡接来挤压密封圈来实现的,这种连接方式大、小角度弯管相互旋转时,容易出来密封圈移位的问题,造成密封失效,同时环状卡环与卡钩相互卡接后就无法分离,因此稳定性不好,且无法维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水角度可调的防臭下水管,包括上、下弯管,上下弯管之间采用可旋转密封结构,下弯管相对于上弯管旋转可任意调节下弯管的出水角度,并且该可旋转密封结构可拆卸,装配和拆卸都比较方便,并且密封可靠性非常好;同时本发明还在上弯管的进口处设置有防臭芯,从而起到防臭防倒溢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下水角度可调的防臭下水管,包括上弯管和下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弯管的一端具有一连接插管,在所述的下弯管与上弯管的连接的一端具有与连接插管配合的插接口,在连接插管外壁套设置有密封圈,同时在连接插管外壁还设置有若干个半球槽,各半球槽以连接插管的轴向为中心环状对称分布,在所述的插接口内壁开设置有环状槽,环状槽的载面呈半圆形,半圆的直径与半球槽的直径相匹配,连接插管插接在插接口内时,环状槽与若干个半球槽位置相对应,密封圈在连接插管外径和插接口内壁之间起密封效果,在每个半球槽内均放置有一钢球,钢球一半容置于半球槽内,另一半容置于环状槽内,钢球卡接在插接口和连接插管之间实现轴向定位。
插接口还开设有径向孔,径向孔与环状槽相通,径向孔的尺寸与半球槽尺寸相匹配,连接插管相在插接口内旋转时可使径向孔与每个半球槽一一对应上,可将钢球从径向孔处放置到半球槽内。
在所述的连接插管外壁与上弯管管体之间开设有限位端面,连接插管接在插接口内时,插接口的端口与限位端面接触时,半球槽与环状槽位置刚好对应上。
在所述的连接插管外壁开设有密封槽,所述的密封圈套设在密封槽内。
所述的上弯管和下弯管均为45度弯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加平,未经徐加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84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