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感应式过孔旋转导电环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40138.6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85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吴陈军;徐伟杰;江雄;赵宇;王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H02J50/70;H02J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田英楠 |
地址: | 31403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应 旋转 导电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应式过孔旋转导电环,属于电能传输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电环安全性差、能量传递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内环绕组、外环绕组和轴承,外环绕组设在内环绕组的外周,且外环绕组与内环绕组之间设有气隙,轴承设在内环绕组的端部并连接内环绕组和外环绕组,内环绕组能够相对外环绕组转动。本发明的过孔旋转导电环通过轴承将内环绕组和外环绕组连接,在过孔旋转导电环使用时无需进行调心工作,同时能够将内环绕组和外环绕组之间的气隙减小到0.2~0.5mm,使得过孔旋转导电环的漏磁通减少,能量传递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应式过孔旋转导电环。
背景技术
旋转导电环用于转动轴上设备的供电,传统的接触式滑动导电环应用在高速转动轴上时,导电滑环和电刷之间的磨损非常剧烈,需要经常更换甚至在转动轴高速运行时无法使用;并且如果转动轴的直径较大时,过孔导电滑环的直径较大,其滑环相对运动的速度较大,导电环磨损将更加剧烈。因此传统的接触式滑动导电环在大轴径的高速转动轴上的应用受到限制,甚至无法使用。通过电磁感应原理而实现的感应导电方式属于非接触式的导电方式,成为一种实现高速转轴上供电的有效途径。
现有感应式导电环均使用分体式结构,主要有上、下感应线圈布置的方式和内、外感应线圈的布置方式,但是两种布置方式的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均为独立结构。这种形式的感应导电环在使用时需要对其进行调心,使其两个线圈的中心重合,否则两个线圈之间容易产生摩擦导致供电失败甚至发生危险;同时,为了保证调心工作的需要,两个线圈之间的间隙较大,导致磁通漏损严重,使得能量传递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感应式过孔旋转导电环,用以解决现有导电环安全性差、能力传递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感应式过旋转孔导电环,包括内环绕组、外环绕组和轴承,外环绕组设在内环绕组的外周,且外环绕组与内环绕组之间设有气隙,轴承设在内环绕组的端部并连接内环绕组和外环绕组,内环绕组能够相对外环绕组转动。
进一步,所述气隙为0.2~0.5mm。
进一步,所述内环绕组包括内环线圈和内环骨架,内环线圈绕制在内环骨架上。
进一步,所述内环骨架包括第一轴承安装部、第二轴承安装部和绕线部,第一轴承安装部和第二轴承安装部设在绕线部的两端。
进一步,所述第一轴承安装部与绕线部的连接处设有第一电磁感应环;所述第二轴承安装部与绕线部的连接处设有第二电磁感应环;
第一电磁感应环和第二电磁感应环均设在所述内环骨架的外部。
进一步,所述外环绕组包括外环线圈和外环骨架,外环线圈单独绕制,并设在外环骨架内。
进一步,所述外环骨架为横截面为L形结构的回转体,L形结构包括长边部和短边部,短边部回转形成第三电磁感应环。
进一步,过孔旋转导电环还包括外圈压盖、轴承座和防尘盖,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轴承安装部上,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二轴承安装部上;
外圈压盖设在外环骨架的上部,轴承座设有两个,两个轴承座分别设在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部,防尘盖盖设在内环骨架的两端。
进一步,所述内环骨架、外环骨架和外圈压盖均由铁磁材料制作;所述轴承座由顺磁性材料制作。
进一步,所述内环线圈的外径不大于第一电磁感应环的外径;所述外环线圈内径不小于第三电磁感应环的内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可实现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六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01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黄金茶的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地防盗用建筑安全预警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