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回收箱控制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0918.0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3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叶梦羽;柏子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一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0;B65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地址: | 3150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回收 控制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回收箱控制器,智能回收箱,用于投放垃圾;扫描识别机构连接设置于智能回收箱内,用于检测识别投入智能回收箱内的垃圾种类;预警机构与扫描识别机构相连接,其用于读取扫描识别机构的识别结果,若存在有害垃圾,则预警机构向主控机构发出预警提醒;主控机构用于接收识别结果和预警提醒并发送信号控制仓门电机打开相对应的仓门,待垃圾放入后自主关闭仓门;称重机构连接于主控机构,其用于对放入仓门内的垃圾进行称重并发送垃圾的重量数据至主控机构内,通过主控机构反馈至智能回收箱,完成垃圾投递。本发明减少生活垃圾焚烧或填埋量、降低生活垃圾对于环境的二次污染、提升生活垃圾中的再生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垃圾分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回收控制器。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我国把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作为政府全权提供的社会服务之一,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激增,大量的生活垃圾未能有效地分类处置。尽管从国家部委到省、市各级地方政府陆续颁布了相关鼓励垃圾分类的政策,采取相关保障垃圾分类的措施,比如组织街道社区人员定期宣传,生活小区内安置可回收垃圾收集桶、厨余垃圾收集桶、有毒有害垃圾桶和其它垃圾收集装置等,但总体的分类效果不尽如人意。有的地方可回收的资源被埋掉烧掉,白白烧掉或被填埋掉;可堆肥的餐厨垃圾,发酵变成渗滤液造成土壤地下水污染;有害物质填埋焚烧进入土壤和大气,造成潜在健康威胁;填埋不必要的垃圾增加土地使用。
因此,只有在生活垃圾有效分类与再生资源有效回收的前提下,才能全面实现社会效益、体现最低的综合成本。遵循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基本要求,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做好前端小区生活垃圾的有效分类,中端末端的再生资源分类清运与集中再分拣,有利于减少生活垃圾焚烧或填埋量、降低生活垃圾对于环境的二次污染、提升生活垃圾中的再生垃圾资源化利用率。
发明内容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回收箱控制器,能够解决可回收资源被浪费的问题和垃圾不能有效分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智能回收箱,用于投放垃圾;扫描识别机构连接设置于所述智能回收箱内,用于检测识别投入所述智能回收箱内的所述垃圾种类;预警机构与所述扫描识别机构相连接,其用于读取所述扫描识别机构的识别结果,若存在有害垃圾,则所述预警机构向主控机构发出预警提醒;所述主控机构用于接收所述识别结果和所述预警提醒并发送信号控制仓门电机打开相对应的仓门,待垃圾放入后自主关闭所述仓门;称重机构连接于所述主控机构,其用于对放入所述仓门内的所述垃圾进行称重并发送所述垃圾的重量数据至所述主控机构内,通过所述主控机构反馈至所述智能回收箱,完成垃圾投递。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回收箱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还包括,照明机构连接于所述主控机构,其用于打开或关闭LED照明灯;输入输出机构连接于所述扫描识别机构、所述预警机构、所述主控机构、所述称重机构与所述照明机构,其用于传输信号、反馈信息;电源供应机构连接于所述主控机构和所述照明机构,其用于对所述主控机构和所述照明机构进行供电和充电;显示机构与所述主控机构相连接,其用于显示操作界面和投递结果信息。
作为本发明所述一种智能回收箱控制器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扫描识别机构还包括摄像单元和识别单元,所述摄像单元用于采集待投递的所述垃圾图像信息,传输至所述识别单元内进行识别;其中,所述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垃圾图像信息进行分类,生产所述识别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一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一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09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