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冷却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1282.1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7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韩永杰;刘钧;冯颖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威迈斯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9/19;F16H57/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万景旺 |
地址: | 2011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总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冷却总成,包括电机机壳、滤清器、电机转轴、减速器、油泵以及水冷通道,还包括:第一油冷通道,油泵将减速器中的冷却油输送给第一油冷通道;第二油冷通道;回油通道。油泵为机械油泵,机械油泵设于减速器内并与电机转轴传动连接;电机机壳的一端设有端盖,端盖包括连通第一油冷通道和第二油冷通道的连接通道;第一油冷通道包括喷油结构,喷油结构为喷油孔或喷油管,第二油冷通道包括喷油孔;电机机壳表面还设有翅片。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中大大提升了驱动总成的散热性能;并且该总成的成本较低,体积较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力总成散热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冷却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进步,市场对电驱动力总成的性能和集成度要求越来越高,其中冷却一直是制约总成相关性能和体积指标的一大难点。在现有的电驱总成中,驱动电机作为将电能与机械能相互转化的关键部件,其转化效率和工作可靠稳定性是行业内技术攻克的关键点,而当电机工作时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随之增大,电机的损耗增加且效率降低,同时过高的温度对绝缘材料、绕组耐温等级、轴承的要求都会提高,整体的成本就会更高,不利于产品推广;而当减速机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会使润滑油的性能降低,接触磨损增加,引起轴刚性度降低,使轴的同心度也降低;更严重的会导致烧轴承烧齿轮,因此而驱动电机要想做到在各种恶劣工况下能稳定的工作,散热成了重中之重的问题。
目前电动汽车或者混合动力汽车上用的大功率电机常见的冷却方式有水冷和油冷,电机的减速机一般采用风冷,但是随着电机输入转速和扭矩上升,对水冷的需求也逐渐增多,电机的水冷常用方式通常为在机壳上设置水道以及与冷却水道连通的进出水口,水流经过机壳内部的冷却水道带走热量,但这种电机冷却方式散热效果不佳,线圈绕组和磁钢产生的热量由于距离和绝缘介质问题,不容易传递到机壳,因此导致散热性能不佳;油冷常用方式是将冷却油通过散热通道注入电机内部腔体,有通过管道喷淋在定子端部或轴承处的,通过转子高速旋转甩向定子端部或轴承位置,现有的油冷方案中一般还要配一定功率的热交换器,并且冷却油需要额外的动力驱动,无法借用整车的水泵,导致增加成本和系统复杂度。因此,如何保证驱动总成在不增加体积和低成本的前提下,设计出一种高散热效率的驱动总成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冷却总成。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冷却总成,包括电机机壳、电机转轴、减速器、油泵以及设于所述电机机壳上的水冷通道,还包括:设于所述电机机壳上的朝向电机机壳内部喷油的第一油冷通道,所述油泵连接所述减速器和所述第一油冷通道以将减速器中的冷却油输送给第一油冷通道;与所述第一油冷通道连通的设于所述电机转轴的朝向电机机壳内部喷油的第二油冷通道;连通所述电机机壳内部和减速器的回油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油泵为机械油泵,所述机械油泵设于所述减速器内并与所述电机转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油冷通道的一端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油泵连通,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油冷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油冷通道所述电机转轴同轴设置,所述电机机壳的一端设有端盖,所述端盖包括连通所述第一油冷通道另一端和第二油冷通道的连接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双冷却总成还包括设于所述电机机壳内部的绕组,所述第一油冷通道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绕组两端的至少两组喷油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喷油结构为喷油孔或喷油管。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总成还包括设于所述电机机壳内部的转子,所述电机转轴上还套设有轴承,所述第二油冷通道包括朝向所述转子和/或轴承设置的至少一组喷油孔。
进一步地,所述回油通道设于所述电机机壳的底部,所述电机机壳的底部还设有与所述回油通道连通的至少一个回油口。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总成还包括设于所述减速器内的滤清器,所述滤清器设于所述减速器与回油通道的连通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威迈斯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威迈斯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12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确定快速疲劳试验最少次数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煤矸石仿石材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