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识别伪装成携号转网号码的虚假主叫的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41713.4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8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万辛;杨晶超;侯炜;沈亮;孙晓晨;戚梦苑;王文重;鲍尚策;张建军;段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高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W12/12 | 分类号: | H04W12/12;H04M3/22;H04M3/4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伍志健 |
地址: | 51906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识别 伪装 成携号转 网号 虚假 主叫 系统 方法 | ||
1.一种识别伪装成携号转网号码的虚假主叫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本网GMSC及转发网关;
所述本网GMSC用于对具有不同NDC归属运营商的主叫号码与被叫号码进行号码状态查询,获取所述主叫号码的第一状态,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对查询结果中已进行携号转网的所述主叫号码通过所述转发网关发送ATI消息,通过所述ATI消息获取所述主叫号码的第二状态,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对所述主叫号码进行放行或防护;
所述主叫号码第一状态为用户闲、用户忙、已经携号转网;
所述本网GMSC用于根据所述ATI消息中携带转网代号,通过所述转发网关根据转网代号,将ATI消息路由到主叫号码所在省的NP-HLR;NP-HLR与MSC交互后获取到用户状态,经转发网关返回给本网GMSC;本网GMSC判断主叫号码的状态,如果为用户闲,则防护;用户忙,则放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识别伪装成携号转网号码的虚假主叫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发网关被配置为无状态MAP消息转发网关,所述无状态MAP消息转发网关连接一个或多个不同运营商对应的携号转网HLR,所述无状态MAP消息转发网关还配置有对应MAP协议转发接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识别伪装成携号转网号码的虚假主叫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ATI消息设置有预留字段,所述预留字段用于对不同运营商之间的携号转网进行标识。
4.一种识别伪装成携号转网号码的虚假主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S100,通过本网GMSC用于对具有不同NDC归属运营商的主叫号码与被叫号码进行号码状态查询,获取所述主叫号码的第一状态;
S200,根据所述第一状态对查询结果中已进行携号转网的所述主叫号码通过转发网关发送ATI消息;
S300,通过所述ATI消息获取所述主叫号码的第二状态,根据所述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对所述主叫号码进行放行或防护;
所述主叫号码第一状态为用户闲、用户忙、已经携号转网;
以及,还包括:根据ATI消息中携带转网代号,通过转发网关根据转网代号,将ATI消息路由到主叫号码所在省的NP-HLR;通过NP-HLR与MSC交互后获取到用户状态,经转发网关返回给本网GMSC;本网GMSC判断主叫号码的状态,如果为用户闲,则防护;用户忙,则放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识别伪装成携号转网号码的虚假主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00包括:
本网GMSC收到他网的主叫号码对应起呼消息,若主叫号码NDC归属本网GMSC对应的运营商,则触发虚假主叫判断机制,所述判断机制向主叫归属HLR发送ATI查询请求,获取所述主叫号码的号码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识别伪装成携号转网号码的虚假主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00包括:
所述主叫号码归属HLR根据主叫号码的号码状态,如果所述主叫号码还在本网则返回实际状态;
如果所述主叫号码已经携号转网,则返回携号转网对应的运营商代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识别伪装成携号转网号码的虚假主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00包括:
S310,通过本网GMSC根据所述运营商代号获取所述主叫号码的号码状态,根据号码状态执行对应的放行或防护,若号码状态为转网用户,则向通过转发网关发送ATI消息;
S320,通过转发网关及转网代号,将ATI消息路由至主叫号码所在省的NP-HLR,NP-HLR与MSC交互后获取到用户状态,经转发网关返回给本网GMSC;
S330,本网GMSC判断主叫号码的状态,如果为用户闲,则防护;用户忙,则放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高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未经珠海高凌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171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