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聚物用添加剂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1953.4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7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马丽涛;王冰;欧大康;王超;董翠平;彭城;宋宝;杨道顺;李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鑫固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12/00 | 分类号: | C04B12/00;C04B12/04;C04B7/26 |
代理公司: | 上海微策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333 | 代理人: | 汤俊明 |
地址: | 234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聚物用 添加剂 | ||
本发明设计无机胶凝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地聚物用添加剂。其制备原料包括2.5~70重量份的碱性氢氧化物、22~270重量份的水玻璃、150~200重量份的工业废渣。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粉煤灰地聚物,其制备原料包括如上所述的地聚物用添加剂;所述粉煤灰地聚物的制备原料还包括200~250重量份粉煤灰、40~50重量份熟石灰、1000~1500重量份骨料、水。本发明提供的地聚物用添加剂成本低,能够是地聚物的强度得到显著提升。本发明提供的地聚物具有很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无机胶凝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地聚物用添加剂。
背景技术
地质聚合物(Geopolymer,简称地聚物)是一类新型的无机胶凝材料,主要通过含铝硅酸盐的矿物在碱性环境中反应生成无机聚合物。地聚合物拥有无规则的三维网状结构,其主体由硅氧四面体、铝氧四面体构成,空隙中填充了碱金属离子。其链接结构以离子键和共价键为主,范德华力、氢键为辅,同时具有高分子材料、水泥及陶瓷材料的结构特点。因此地聚物可呈现出良好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耐化学腐蚀、耐高温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在耐火隔热材料、建筑材料、重金属固化和核废料固封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
与传统的胶凝材料相比,可以用于制备地聚合物的原料包容度高。富含硅铝成分的矿物、固废、尾矿,如粉煤灰和矿渣煅烧高岭土等均用作制备地聚合物的原材料。此外,其制备工艺简单,制备过程的能耗低。在常压条件下,通过使用一些激发剂还可促使其强度快速发展,整个环节的碳排放量仅为传统硅酸盐水泥的10%~20%,因此,地聚物是一类优秀的绿色建筑材料。而现有地聚物在抗折强度、抗压强度等方面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同时提高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以及降低地聚物在使用过程中的膨胀率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聚物用添加剂,其制备原料包括2.5~70重量份的碱性氢氧化物、22~270重量份的水玻璃、150~200重量份的工业废渣。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玻璃的模数为0.5~2.0。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玻璃的模数为1.2。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工业废渣包括钢渣、赤泥、铝灰、煤矸石、矿渣中的一种或多种。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矿渣的成分包括1-萘酚、2-萘酚、1-萘酚-2-萘酚缩合物、苯并蒽-7,12-二酮、1,1’-联萘、萘系磺酸盐和助剂。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粉煤灰地聚物,其制备原料包括如上所述的地聚物用添加剂;所述粉煤灰地聚物的制备原料还包括200~250重量份粉煤灰、40~50重量份熟石灰、1000~1500重量份骨料、水。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粉煤灰地聚物的水灰比为0.3~0.8。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玻璃的掺杂量为5~25wt%。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水玻璃的掺杂量为20~25wt%。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其制备原料,以重量份计,包括粉煤灰225份、矿渣180份、熟石灰45份、水玻璃165~210份、氢氧化钠27~36份、水90~120份、骨料1350份。
本发明中的地聚物用添加剂和地聚物制备原料来源丰富,成本低廉,可推广性强,受环境影响小,而且制备得到的地聚物具有很强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能够对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弃物赋予更高的附加值,在环保节能的同时能够在耐火隔热材料、建筑材料、重金属固化和核废料固封等方面得到充分应用。与此同时,本申请中提供的地聚物在粉煤灰、矿渣、水玻璃等特定成分之间的协同作用之下能够保持很低的膨胀率,使用过程中更加安全,综合性能更加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鑫固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鑫固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19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