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应水位波动的生态修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2206.2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32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敏;张志伟;杨飞;高月香;赖秋英;钱玲;潘瑞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常孟 |
地址: | 21004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应 水位 波动 生态 修复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应水位波动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浮床、支架、平台框架和种植平台;浮床由多组浮体材料拼接形成,浮床中部开设有方形通孔,浮床上部围绕方形通孔开设有一圈凹槽,凹槽内种植有挺水植物;支架设有四组,支架的一端与方形通孔的四个角固定连接,支架的另一端垂直伸入水下;平台框架设于浮床的下部,正对方形通孔的位置,平台框架的四个角对应四组支架,与支架固定连接平台框架内安装有种植平台,种植平台内种植沉水植物。本发明同时结合浮床种植挺水植物,使水位波动下不同水生植物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该装置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减少水位波动的干扰,且装置原理简单,操作灵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应水位波动的生态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生态修复是利用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等吸收氮(N)、磷(P)等污染物,将水体污染物质转化为生物量进而消除的技术,众多研究表明水生植物有助于去除水体污染,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但自然水体大多存在反季节高水位波动,从而造成水生植物的死亡并引起植物群落退化,水生植物的衰亡会造成二次污染,减弱水体自净能力并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失衡。因此,研发能够适应水位波动的生态修复装置,使水生植物能够长期稳定的生存生长是非常有意义的。
公开号为CN20385545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沉水植物种植装置,包括浮力层、连接绳、沉水植物层、固定绳和锚,但该装置种植方式单一、不易操控,且采用绳索连接,使得整体装置在高流速、高水位波动下容易摇晃、不易稳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应水位波动的生态修复装置,本装置能够实现沉水植物在水位波动情况下,人工控制使其处于适宜的生长水位,同时结合浮床种植挺水植物,使水位波动下不同水生植物具有良好的生长状态,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适应水位波动的生态修复装置,包括浮床、支架、平台框架和种植平台;所述浮床由多组浮体材料拼接形成,浮床中部开设有方形通孔,浮床上部围绕方形通孔开设有一圈凹槽,所述凹槽内种植有挺水植物;所述支架设有四组,支架的一端与方形通孔的四个角固定连接,支架的另一端垂直伸入水下;所述的平台框架设于浮床的下部,正对方形通孔的位置,平台框架的四个角对应四组支架,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平台框架内安装有种植平台,所述的种植平台内种植沉水植物。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多组浮体材料为形状一致的正方体结构,浮体材料的外壳由采用中密度聚乙烯制备,浮体材料内部填充聚氨酯泡沫塑料。
上述的凹槽沿浮体材料的中线开设,凹槽内铺设有用于种植挺水植物的基质。
上述的支架采用发泡聚苯乙烯树脂制备,支架上等间隔设置有若干固定孔,用于固定平台框架。
上述的平台框架采用纤维强化塑料材料制备,平台框架的侧边开设有与固定孔对应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通过固定栓与固定孔连接。
上述的种植平台为开口的立方体结构,种植平台开口处的面积略小于方形通孔的面积;种植平台的侧面设有与平台框架卡接的凸出部,种植平台内铺设有用于种植沉水植物的基质。
上述的基质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细沙层、植物纤维层和细土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的装置中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处于不同平面,互不干扰,沉水植物上方有用于阳光照射的方形通孔,使得沉水植物生长时可以获得足够的光照,同时满足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的立体型生长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未经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22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