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测温功能的自助服务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2500.3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0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苏晨;张劲松;余燕雄;朱伟平;张超;刘传武;陈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楚天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1 | 分类号: | A61B5/01;G08B3/10;G08B21/18;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马帅 |
地址: | 523681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温 功能 自助 服务 终端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测温功能的自助服务终端,包括:人体感应模块、红外测温模块和测距模块;人体感应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有人靠近,并将检测结果实时发送至控制器;测距模块用于测量人体距离自助服务终端的距离,并将测量的距离实时发送至控制器;红外测温模块用于测量人体温度,并将测量的温度实时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的检测结果、温度和距离判断是否接受业务办理;若是,则开启正常业务办理流程;否则,关闭显示屏上的正常业务办理界面,并显示禁止靠近的提示文字,以防止体温异常的人靠近自助服务终端后造成传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避免有发热患者用户可能携带传染疾病的细菌或病毒,通过自助服务终端传播给下一个操作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助服务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测温功能的自助服务终端。
背景技术
通常情况下,自助服务终端部署在各公共服务的营业网点(如银行营业厅、电信营业厅、政务中心、大型企业园区或商超等),一般情况下都处于无人值守状态,因此患有传染性疾病的发热患者用户,仍然能够直接的接触该设备,并进行操作和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其携带的细菌、病毒等,可以通过飞沫或手部汗液等接触的方式,传播并遗留在自助服务终端上。下一位用户在使用该自助服务终端时,一旦接触到残留在终端上的细菌或病毒,极有可能增加感染传染性疾病的风险。在无形之中,自助服务终端充当了细菌或病毒等的传播媒介。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带测温功能的自助服务终端;当用户站在自助服务终端前面,自助服务终端会利用加装的人体感应模块、红外测温模块和测距模块,自动感应到用户接近并对用户进行体温的测温;自助服务终端加载的软件,判断其体温数据。如果异常,自助服务终端将通过屏幕文字及语音等提示方式,告诉用户暂时无法为其提供自助服务;如果体温数据正常,则允许用户正常办理自助业务。
一种带测温功能的自助服务终端,包括本体、显示屏和控制器、人体感应模块、红外测温模块和测距模块;
显示屏、人体感应模块、红外测温模块和测距模块分别与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控制器控制显示屏、人体感应模块、红外测温模块和测距模块工作;
人体感应模块、红外测温模块和测距模块均安装于本体的上方;显示屏安装于本体的中部,镶嵌于本体的外表面;控制器安装于本体内部;
所述人体感应模块用于检测是否有人靠近自助服务终端,并将检测结果实时发送至控制器;
所述测距模块用于测量人体距离自助服务终端的距离,并将测量的距离实时发送至控制器;
所述红外测温模块用于测量人体温度,并将测量的温度实时发送至控制器;
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的检测结果、温度和距离判断是否接受业务办理;若是,则开启正常业务办理流程;否则,关闭显示屏上的正常业务办理界面,并显示禁止靠近的提示文字,以防止体温异常的人靠近自助服务终端后造成传染。
进一步地,所述人体感应模块、红外测温模块和测距模块,为三合一模块、任意两个模块的二合一模块或者分开的三个独立模块。
进一步地,控制器用于根据接收的检测结果、温度和距离判断是否接受业务办理;若是,则开启正常业务办理流程;否则,关闭显示屏上的正常业务办理界面,并显示禁止靠近的提示文字;具体包括:
S101:自助服务终端正常通电后,人体感应模块开始工作,持续检测是否有人靠近自助服务终端;一旦检测到有人靠近自助服务终端,则发送有人靠近的检测结果至控制器;
S102:控制器接收到所述检测结果后,开启测距模块对靠近的人的距离进行实时测量,并将测量的距离实时发送至控制器;若测量的距离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值,则开启温度测量模块对靠近的人的体温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的温度实时发送至控制器,并到S103;否则,返回步骤S101,继续检测是否有人靠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楚天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楚天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25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