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湿性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44307.3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218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邓颖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胜利油田兴达高祥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F6/62 | 分类号: | D01F6/62;D01F6/92;D01F1/10;D01F11/08;C08G63/183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仁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88 | 代理人: | 王小芳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湿性 聚酯纤维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湿性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包括:1)通过对苯二酰氯、乙二醇进行取代反应制备聚酯,与壳聚糖混合溶解作为纺丝液;2)干法纺丝;3)以纤维素酶、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水解纤维丝中共混的壳聚糖,得到表面和内部具有大量孔道的纤维丝,改善了PET纤维表面光滑、吸湿性差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合成纤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吸湿性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涤纶作为第一大合成纤维,是由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经酯化聚合而成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简称PET。涤纶具有很多的优异性能,比如伸展性能和抗收缩性能优异,弹性模量和断裂强度高,回弹性能好、热塑性好,耐热耐光,尺寸稳定,而且价格便宜,因此被大量地应用于服装行业。但涤纶存在染色性差、吸湿性差、表面光滑等缺点。因此,为了改善涤纶的缺点,需要对涤纶进行改性。
对PET进行吸湿性改性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现有技术主要对纺织品表面或纤维丝进行改性以获得理想效果,如表面整理,CN107761383A公布了一种利用环糊精、壳聚糖在涤纶表面交联形成的网状结构以提高亲水性的整理方法;如采用紫外辐射、等离子体、酶解、氨减、碱减量等方式使纤维表面产生活性基团可以进一步改性,或者直接生成富氧基团获得亲水性,Junkar I(Junkar I.et al.,Modification of PET surface propertiesusing extremely non-equilibrium oxygen plasma.Open Chemistry,2015,13(1),490-496)公布了采用等离子体处理纤维表面以生成大量亲水基团的方法;如通过异型丝增强纤维表面的毛细现象,进而将皮肤表面排出的水分经芯吸、扩散等作用排放到织物的外层,来保持人体皮肤的干爽舒适,此方法简单、环保、有效,已有“Y”字型、中空型、十字型等的涤纶异型丝产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毛细管吸水原理,提供一种制备表面及内部具有大量孔道的聚酯纤维丝的新方法,该纤维以聚酯和壳聚糖的混合溶液作为纺丝液,采用干法纺丝,再通过酶解壳聚糖制备而成,能够进一步提高现有异型丝的吸湿性,大大地改善了纤维表面光滑、吸湿性差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湿性聚酯纤维。
本发明的另一目在于是提供上述吸湿性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纺丝液的制备
称取对苯二酰氯(TPC)放入反应釜中,加入2倍体积二氯乙烷溶解,置于-3~0℃冰浴中,氮气保护下往反应釜中滴加溶有乙二醇(EG)、三乙胺(TEA)的二氯乙烷溶液(V(EG+TEA):V(二氯乙烷)=1:2),撤出冰浴和氮气保护,于常温下反应10h后,用水萃取铵盐和剩余的乙二醇,加入壳聚糖和三乙酸甘油酯,充分搅拌溶解,得到纺丝液。
所述壳聚糖,分子量为2000~10000Da,脱乙酰化度90%。
所述TPC、EG、TEA的投料摩尔比例为1:1.5:2,壳聚糖的投料量为TPC质量的5~20%,三乙酸甘油酯的投料量为TPC质量0~10%;
2.干法纺丝
将10-80℃的纺丝液经计量泵从喷丝头挤出,每孔的流量为0.01-5mL/min,用40~100℃的环吹风将纤维吹干,喷丝头孔径为0.05-0.5mm,纺丝甬道的长度为1-8m,卷绕速度为10-600m/min;然后将所得纤维丝静置平衡24h,使其结构稳定。
3.酶解壳聚糖
将所得纤维丝用乙醇冲洗2~3遍,放入50~60℃真空烘箱干燥2h,置于复合酶溶液中,在50~60℃下煮练1~2h,经水洗、烘干即得到一种吸湿性聚氨酯纤维。
所述纤维丝与复合酶溶液的质量比为1:10~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胜利油田兴达高祥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胜利油田兴达高祥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43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