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净化带粉尘空气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45319.8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5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辉;高卫明;周君;周红兵;黄轶;周晓莉;张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B01D47/02;B01D50/60;B01D46/10;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6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化 粉尘 空气 装置 | ||
1.一种净化带粉尘空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增压仓、喷雾净化仓以及水除尘混合仓,所述风机增压仓通过第一管路与喷雾净化仓密封连接,所述喷雾净化仓通过第二管路与水除尘混合仓密封连接,带粉尘空气依次经过风机增压仓、喷雾净化仓以及水除尘混合仓进行分级净化处理,所述风机增压仓能够对带 粉尘空气进行收集和增压形成带粉尘气流,所述喷雾净化仓能够对带粉尘气流进行喷雾使气体中的固体微粒溶解于水或者遇水增加重量而沉淀,所述水除尘混合仓能够对带粉尘气流进行水气结合处理,使气体中的固体微粒进一步溶解于液体中,所述喷雾净化仓,包括第一密闭容器、第一倒置容器以及若干带有喷雾头的管道,所述第一密闭容器的顶部开设外接第一管路的第二入气口,所述第一密闭容器的下部作为集水池,所述集水池的底部开设第一废水排放阀,所述第一倒置容器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密闭容器内,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顶部开设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底部开口设置,经风机增压仓处理后的气体经第二入气口进入第一密闭容器内部,经过第一密闭容器与第一倒置容器之间的通道后,从第一倒置容器的底部开口流入第一倒置容器内,最后经第二出气口流出,所述第一密闭容器的内壁以及第一倒置容器的内、外壁上分别设有若干所述带有喷雾头的管道,集水池中的水通过压力泵泵送至各喷雾头;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通流截面大于等于第一密闭容器与第一倒置容器之间的通道的通流截面,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底部至第一密闭容器的液面最高允许高度线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第一倒置容器的侧壁与第一密闭容器的侧壁之间的距离;所述喷雾净化仓的第二出气口经贯穿第二密闭容器侧壁的第二管路与水除尘混合仓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带粉尘空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增压仓包括仓体、风机以及滤网,所述仓体的一侧的上部设有第一入气口 ,所述仓体的另一侧的靠下部处设有第一出气口,所述风机设置于所述仓体的气流通道内,所述气流通道联通第一入气口与第一出气口,且所述风机靠近第一入气口 设置,所述滤网设置于第一入气口处,第一出气口的口径小于所述第一入气口的口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带粉尘空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外壁至所述第一密闭容器的内壁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倒置容器以及所述第一密闭容器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上部呈外凸的圆弧状,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上部的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放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带粉尘空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闭容器内设有喇叭口型过滤网,所述喇叭口型过滤网的小口端安装于第一密闭容器的底部且围设于第一密闭容器的底部出水口的外侧,所述喇叭口型过滤网的大口端安装于第一密闭容器的侧壁内侧,所述压力泵设置于喇叭口型过滤网的下侧,所述第一密闭容器的侧壁上沿同一水平高度均匀设置若干用于冲洗喇叭口型过滤网的高压冲洗喷头,所述高压冲洗喷头的方向能够调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带粉尘空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除尘混合仓包括设有液体的第二密闭容器以及第一液气结合器,第二密闭容器的底部设有第二废水排放阀,所述第二密闭容器的顶部上设有排气阀,所述第一液气结合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密闭容器内,所述第一液气结合器包括进气管以及依次连接的进液管、吸气管、液气混合管及扩散管,所述进液管的自由端为进液口,所述进液管上设有液体增压泵,所述扩散管的自由端为水气排放口,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吸气管的侧壁上,所述进气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二管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净化带粉尘空气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气结合器满足如下关系:
Q3=(1.25~1.5)*V1*1/4*π*d1*d1,且d2=(1.5-1.75)*d1,d3=(1.118~1.225)*d1,
其中,Q3为进气管中气体的流量,V1为进液管中液体的流速,d1为进液管的管径,d2为液气混合管的管径,d3为进气管的管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531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