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管理数据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46449.3 | 申请日: | 2020-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97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高峥;赵辉;张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瀚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付婧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理 数据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管理数据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其中,本申请中,在获取待存储数据的包括数据大小参数以及存储队列标识的存储参数之后,可以基于待存储数据的存储参数,确定待存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存储队列所在的第一存储组,并当检测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大小低于预设容量时,将待存储数据存储在第一存储组的第一存储子区域。通过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在获取到待存储数据之后,根据其对应的队列标识,针对性的将其存储到对应的存储组中的存储子区域中。进而避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将数据无序存储在任一缓存区域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中涉及数据存储技术,尤其是一种管理数据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通信时代和社会的兴起,智能设备已经随着越来越多用户的使用而不断发展。
其中,随着通信时代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数据生成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而在数据应用的过程中,常常也需要将数据进行对应的存储。例如对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数据的不断增多以及网络速率的不断提高,网络缓存的规模也越来越大。进一步的,对于缓存领域来说,共享缓存是通信领域中常见的资源配置策略。其具备多个队列共享存储空间,能够较大的提高缓存利用率,合理利用缓存资源。
然而,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共享缓存结构会占用较多的管理资源。因此如何实现一种可以合理将数据进行存储的方案,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管理数据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本申请实施例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共享缓存结构会占用较多的管理资源的问题。
其中,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的一种管理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存储数据的存储参数,所述存储参数包括数据大小参数以及存储队列标识;
基于所述待存储数据的存储参数,确定所述所述待存储数据对应的第一数据存储队列所在的第一存储组;
当检测到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大小低于预设容量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组的第一存储子区域。
可选地,在基于本申请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获取待存储数据的存储参数之前,还包括:
获取目标存储区域;
基于第一预设规则,将所述目标存储区域划分为第一数量的存储组,所述每个存储组至少具备可以存储一个待存储数据的存储容量,以及每个所述存储组的存储容量相同;
基于第二预设规则,将每个所述存储组划分为第二数量的存储子区域,其中在同一存储组中每个所述存储子区域的存储容量相同。
可选地,在基于本申请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基于第二预设规则,将每个所述存储组划分为第二数量的存储子区域之后,还包括:
获取第三数量的数据存储队列;
为每个所述数据存储队列分配对应的至少一个存储组,并分别为每个所述数据存储队列与对应的存储组建立映射关系;
将各个映射关系记录到映射数据库中。
可选地,在基于本申请上述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基于第二预设规则,将每个所述存储组划分为第二数量的存储子区域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待存储数据的存储参数;
基于所述待存储数据中的存储队列标识,确定所述待存储数据对应的存储队列;
基于所述映射数据库,确定与所述待存储数据对应的存储队列相映射的所述第一存储组;
当检测到所述待存储数据的数据大小低于预设容量时,将所述待存储数据存储在所述第一存储组的第一存储子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瀚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未经北京瀚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64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向移动机器人自动制孔系统
- 下一篇:一种防车内儿童窒息的安全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