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46651.6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501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马晓辉;高卫明;周君;周红兵;黄轶;周晓莉;张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40 | 分类号: | B01D50/40;B01D45/02;B01D47/02;B01D47/06;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6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粉尘 压气 净化 方法 | ||
1.一种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带粉尘有压气体进行扩容降速,使气体中的固体微粒沉淀,所述步骤一通过重力式沉淀装置对带粉尘有压气体进行扩容降速,所述重力式沉淀装置,包括:第一密闭容器以及第一倒置容器,所述第一密闭容器的顶部开设第一入气口,所述第一密闭容器的底部开设沉淀余料回收口,第一倒置容器为倒U型结构,所述第一倒置容器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密闭容器内,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顶部开设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底部开口设置,所述第一密闭容器与所述第一倒置容器之间的通道作为一级扩容室,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内部空间为倒置式二级扩容室,带粉尘有压气体经第一入气口进入第一密闭容器内部,经过第一密闭容器与第一倒置容器之间的通道后,从第一倒置容器的底部开口流入第一倒置容器内,最后经第一出气口流出,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通流截面大于等于第一密闭容器与第一倒置容器之间的通道的通流截面,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外壁至所述第一密闭容器的内壁的距离相等,所述第一倒置容器以及所述第一密闭容器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上部呈外凸的圆弧状,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上部的横截面由上至下逐渐放大;
步骤二,对经步骤一处理的气体进行液气结合处理,使气体中的固体微粒进一步溶解于液体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竖向中心轴至第一倒置容器的侧壁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一倒置容器的竖向中心轴至第一密闭容器的侧壁之间的距离的0.71~0.8。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沉淀后的粉尘通过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进行回收利用,当沉淀的粉尘重量达到一定重量后,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自动开启,当沉淀的粉尘释放完毕后,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自动闭合,所述第一密闭容器的底部为漏斗结构,所述漏斗结构的小口端作为沉淀余料回收口,所述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设置于所述沉淀余料回收口处,所述重力式弹簧自动开闭盖包括抱箍、盖板、盖钩、第一弹簧铰链以及第二弹簧铰链,所述抱箍固定设置于所述漏斗结构的下部外侧,所述抱箍的相对侧分别设有第一耳板与第二耳板,所述盖钩的上端通过第一弹簧铰链与第一耳板铰接,所述盖板的一端通过第二弹簧铰链与第二耳板铰接,所述盖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盖钩卡扣连接,所述盖板的另一端的上部设有外凸的弹性凸起,所述盖钩的下部内侧设有内凹的弹性凹槽,所述外凸的弹性凸起与所述内凹的弹性凹槽相匹配,当盖板上的沉淀粉尘的重量大于等于设计值时,盖板自动打开,当盖板上的沉淀粉尘的重量小于设计值时,盖板自动关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通过对经步骤一处理的气体进行液气结合处理,使气体中的粉尘进一步溶解于液体中,所述液体除尘混合装置包括设有液体的第三密闭容器以及液气结合器,第三密闭容器的底部设有第二废水排放阀,所述第三密闭容器的顶部上设有排气阀,所述液气结合器设置于所述第三密闭容器内,所述液气结合器包括进气管以及依次同轴连接的进液管、吸气管、液气混合管及扩散管,所述进液管的自由端为进液口,所述进液管上设有液体增压泵,所述扩散管的自由端为液气排放口,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吸气管的侧壁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带粉尘有压气体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液气结合器满足如下关系:
Q3=(1.25~1.5)*V1*1/4*π*d1*d1,且d2=(1.5-1.75)*d1,d3=(1.118~1.225)*d1,其中,Q3为进气管中气体的流量,V1为进液管中液体的流速,d1为进液管的管径,d2为液气混合管的管径,d3为进气管的管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665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