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黄土沟壑发育影响机理分析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47000.9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8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龙;陈杰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国准数据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458 | 分类号: | G06F16/2458;G06F16/29;G06F16/906;G06F16/909 |
代理公司: | 北京鱼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4 | 代理人: | 曹治丽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理 探测器 黄土 沟壑 发育 影响 机理 分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黄土沟壑发育影响机理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黄土高原范围内的DEM数据、沟谷密度数据、第一类环境数据和第二类环境数据,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得到栅格数据;将沟谷密度栅格数据转换成矢量点数据集,同时记录每个点位置处的沟谷密度值,对点数据集按照均匀分布原则提取点数据子集;将第二类环境数据进行重新分类处理;将分类后的数据作为属性信息添加到点数据子集属性表中;将点数据子集属性信息导出到地理探测器软件中,进行地理探测计算。本发明基于地理探测器对多种影响黄土沟壑发育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找到对黄土沟壑发育影响最大的一种环境因子,对黄土沟壑发育进行更加精准全面的分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黄土沟壑发育影响机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黄土沟壑发育影响机理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黄土沟壑的发育问题一直是地貌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而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黄土沟壑发育的水动力机理研究和沟壑发育模拟演化模型的研究,鲜有研究聚焦于黄土沟壑发育过程中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黄土沟壑发育的过程中,降雨是推动沟壑侵蚀的第一动力,但不是唯一因素,沟壑的形成和进一步发育是自然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一个非线性的作用过程,因此亟待一种非线性模型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探索多个变量之间的关联性方面多使用空间回归分析方法,该方法的理论基础是空间自相关,在此领域出现了诸多研究方法和工具,例如SAR/MAR/CAR、最小二乘法(ordinary linear regressions,OLS)、探索性回归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GWR)等,这些方法均促进了人们对具有空间自相关特征数据的分析和挖掘。然而,传统的回归分析模型在探测双因子对因变量的交互作用方面有明显缺陷,无法保证其统计显著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黄土沟壑发育影响机理分析方法,基于地理探测器通过对多种影响黄土沟壑发育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实现了基于地理探测器的黄土沟壑发育环境依赖性分析,建立了黄土沟壑发育与环境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探索黄土沟壑发育过程中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程度,找到对黄土沟壑发育影响最大的一种环境因子,以便后续对黄土沟壑发育进行更加精准全面的分析。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基于地理探测器的黄土沟壑发育影响机理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黄土高原范围内的DEM数据、沟谷密度数据、第一类环境数据和第二类环境数据,并对获取的DEM数据、沟谷密度数据、第一类环境数据和第二类环境数据进行预处理,以得到栅格数据;
将得到的栅格数据中的沟谷密度栅格数据转换成矢量点数据集,同时记录每个点位置处的沟谷密度值,对矢量点数据集按照均匀分布原则提取点数据子集;
保留栅格数据中的第一类环境数据的栅格数据,并将第一类环境数据作为属性信息添加到点数据子集的属性表中;
按照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栅格数据中的第二类环境数据进行重新分类处理;
将重新分类后的第二类环境数据作为属性信息添加到点数据子集的属性表中;
将点数据子集的属性表中的属性信息导出到地理探测器软件中,进行地理探测计算,获取探测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国准数据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南京国准数据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70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