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防治金针虫的竹笋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48709.0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59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建;刘萌萌;潘心禾;王军峰;郑晓鸣;篮子杰;何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G13/10 | 分类号: | A01G13/10;A01G13/00;A01M1/02;A01M1/20;A01M17/00;A01N65/40;A01N25/00;A01P7/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汉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99 | 代理人: | 彭益宏 |
地址: | 32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治 金针虫 竹笋 保护装置 保护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治金针虫的竹笋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装置包括外筒、位于外筒内部的内筒,所述内筒外壁与外筒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外筒两端敞口,内筒能够从外筒底部穿过,所述内筒顶部敞口、底部封闭;所述外筒的筒壁设置第一通孔,所述内筒的筒壁设置与第一通孔相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外筒外壁固定套设环形板,所述环形板正对所述第一通孔,环形板内设置发热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金针虫的竹笋保护装置,用以实现定点施加杀虫剂、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杀灭越冬成虫来治理金针虫对竹笋危害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针虫防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金针虫的竹笋保护装置及保护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虫是叩甲(鞘翅目Coleoptera叩甲科Elateridae)幼虫的通称,广布世界各地,危害小麦、玉米等多种农作物以及林木、中药材和牧草等,多以植物的地下部分为食,是一类极为重要的地下害虫。对于竹笋而言,其主要危害种类为沟金针虫。沟金针虫的幼虫在土中取食竹鞭,竹篰头、竹笋芽,造成退笋或使笋不成竹,危害严重时,整片竹林毁坏。金针虫2~3年1代,以幼虫和成虫在土壤中越冬。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为活动盛期。现有的用于竹笋防治金针虫的方式都较为常规,大都采用大面积的农药喷洒来实现。这种方式会大面积污染土壤,不利于绿色健康蔬菜的发展趋势。因此,现有技术中对于危害竹笋的金针虫的防治始终是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治金针虫的竹笋保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实现定点施加杀虫剂、减少环境污染,通过杀灭越冬成虫来治理金针虫对竹笋危害的目的。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防治金针虫的竹笋保护装置,包括外筒、位于外筒内部的内筒,所述内筒外壁与外筒内壁滑动配合;所述外筒两端敞口,内筒能够从外筒底部穿过,所述内筒顶部敞口、底部封闭;所述外筒的筒壁设置第一通孔,所述内筒的筒壁设置与第一通孔相匹配的第二通孔;所述外筒外壁固定套设环形板,所述环形板正对所述第一通孔,环形板内设置发热件。
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危害竹笋的金针虫的防治难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防治金针虫的竹笋保护装置,外筒活动套设在内筒外,内筒与外筒之间滑动配合,且内筒从外筒底部穿出。当内筒与外筒相对滑动至合适位置时,第一通孔能够与第二通孔连通。外筒的外壁固定套设环形板,所述环形板优选的位于外筒底部位置为宜;环形板内设置发热件。本申请的发明背景在于对笋类危害的是金针虫幼虫,而直接对幼虫杀灭的方式需要大面积施加杀虫剂并将其翻入土中,对环境十分不友好,且效果也有限。本申请的发明思路是利用了金针虫一般在9 月左右羽化为成虫,而成虫一般当年不会出土,在土室中越冬,第二年3、4月份才会交配产卵。本申请正是利用这一点,在冬季成虫越冬过程中在土里杀灭成虫,以此降低第二年的繁殖产量,从而从根源上减轻来年开春后的金针虫害。此外,本申请中在环形板内设置发热件,利用冬季土温普遍较低的现象,在土壤内制造相对高温区域,发热件发热后热量传导至周围土壤,能够有效吸引金针虫前往该环形板所在区域,从而实现集中杀灭的效果;本申请充分利用了叩甲科昆虫对温度的敏感特性,对在土内越冬的金针虫成虫进行集中诱杀。并且,金针虫的活跃温度范围在8~20℃之间,所以对发热件的功率要求不高。本申请的使用过程为:在秋冬季节将竹笋保护装置的底部插入土壤中,使外筒底部、内筒底部、环形板均位于地表之下;使外筒相对内筒向下移动,直至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将杀虫剂从内筒顶部的敞口端倒入,杀虫剂依次通过第二通孔、第一通孔,流淌至环形板上表面;关闭端盖,启动发热件,利用温度将金针虫吸引至环形板上,然后通过杀虫剂集中诱杀。本申请使用时将本装置在竹林或笋田里进行插设,具体分布密度根据虫害情况进行灵活设置即可,由每一个本装置对每一块区域内的金针虫害进行防治。对于每一块区域而言,都是通过本装置所在的一个“点位”来施加杀虫剂,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大面积撒药的方式而言具有十分显著的保护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未经华东药用植物园科研管理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87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发式夹持装置及操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柿子粉面条的加工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