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智能医护监测系统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49067.6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6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喃;蔡少豪;李燕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L12/751;H04L12/741;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吴旭 |
地址: | 2155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物 特征 智能 医护 监测 系统 实现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智能医护监测系统实现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节点,节点分为核心节点和终端节点,核心节点分为中心节点和边缘节点,终端节点分为患者节点和医护节点,患者节点是设置在患者身上的设备,医护节点是医护人员使用的用户监测患者节点产生的数据的设备;所述系统只包含一个中心节点;医护节点利用本发明通过单播可以快速获取患者节点采集的数据从而实现对患者健康参数的实时监控,从而实现及时救护,本方法有效降低了系统成本,提高了系统性能。本发明可应用于智能医疗,患者远程医疗监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监测系统实现方法,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智能医护监测系统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物联网具有结构紧凑、易于布置、易于维护、价格便宜、测量精度高等优点,非常适合环境监测。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系统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目前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系统具有一点过的局限性,例如采用广播方式实现数据监测,因此代价较大。因此,如何降低基于物联网的环境监测延迟和代价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智能医护监测系统实现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特征的智能医护监测系统实现方法,所述系统包括节点,节点分为核心节点和终端节点,核心节点分为中心节点和边缘节点,终端节点分为患者节点和医护节点,患者节点是设置在患者身上的设备,例如传感节点等,医护节点是医护人员使用的用户监测患者节点产生的数据的设备,例如电脑或者智能手机;所述系统只包含一个中心节点;
每个核心节点具有唯一的核心ID,例如MAC地址;每个终端节点具有唯一的节点ID,例如MAC地址;
每个核心节点配置N种不同的接口,N为大于1的整数,每种接口使用不同的通信协议进行通信,每种通信协议使用不同的频段,每种接口使用的通信协议称为该接口的接口ID;接口ID为z的接口简写成接口z;
每个终端节点配置一种接口,并与边缘节点链路相连,同一时刻,一个终端节点只与一个边缘节点链接;
每种接口的接口ID具有一个密钥,终端节点配置自己接口的接口ID的密钥,该密钥也称为该终端节点的密钥;
加密之后的核心ID称为加密核心ID;
每个核心节点保存一个密钥表,一个密钥表项包含密钥、接口ID和加密核心ID;
每个核心节点配置N种接口的接口ID的密钥,针对自己的每个接口,核心节点用定义该接口的接口ID的密钥和预先设置的对称加密算法加密自己的核心ID获取加密核心ID,每个核心节点创建一个密钥表项,该密钥表项的接口ID为该接口的接口ID,密钥为定义该接口的接口ID的密钥,加密核心ID为获取的加密核心ID;例如,对称加密算法采用高级加密标准算法,即AES算法;
所述系统中的一个消息由消息ID定义;所述系统定义了路径消息、患者注册消息、医护注册消、数据消息、警告消息、请求消息和响应消息,分别对应的消息ID为1、2、3、4、5、6和7;
每个边缘节点保存一个中心表,一个中心表项包含加密核心ID、接口ID和生命周期;路径消息包含消息ID和加密核心ID;
中心节点定期执行下述操作:
步骤101:开始;
步骤102:中心节点设置一个密钥表变量kp1,变量kp1的值等于自己的密钥表;
步骤103:中心节点随机从变量kp1种选择一个密钥表项,构建一个路径消息,该路径消息的消息ID为1,加密核心ID等于该密钥表项中的加密核心ID,从该密钥表项的接口ID所标识的接口发送该路径消息,从变量kp1中删除选中的密钥表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理工学院,未经常熟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490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