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涡轮泵用带冷却内流道的轴承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50564.8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15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4 |
发明(设计)人: | 金路;许开富;李惠敏;任众;李向阳;张鹏飞;蒋建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C35/00 | 分类号: | F16C35/00;F16C37/00;F04D29/05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高志瑞 |
地址: | 710100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涡轮 泵用带 冷却 内流 轴承 结构 | ||
1.一种涡轮泵用带冷却内流道的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座左段(1)、衬套(2)和轴承座右段(3);其中,
所述轴承座左段(1)的右端通过电子束焊与轴承座右段(3)进行焊接,所述轴承座左段(1)套设于所述衬套(2),所述轴承座左段(1)与所述衬套(2)的定位台阶(21)相连接;
所述轴承座右段(3)为回转结构,所述轴承座右段(3)与轴承座左段(1)通过电子束焊进行焊接,轴承座右段(3)与轴承座左段(1)为同轴结构;
所述衬套(2)为回转结构,所述衬套(2)的大端通过电子束焊与轴承座左段(1)进行焊接,衬套(2)与轴承座左段(1)为同轴结构,衬套(2)与轴承座左段(1)之间的空间形成轴承冷却介质入口流道(22);
所述轴承座左段(1)开设有斜孔(11)、直孔(12)和槽(13);其中,轴承(6)设置于所述槽(13)内;所述轴承冷却介质入口流道(22)与所述斜孔(11)相连通,所述斜孔(11)与所述直孔(12)相连通,所述直孔(12)与所述槽(13)相连通;
斜孔(11)的数量、斜孔(11)的直径和所有斜孔(11)的总面积之间的关系公式为:
其中,A为斜孔(11)的总面积,n为斜孔(11)的数量,d1为斜孔(11)的直径;
多个所述直孔(12)沿所述轴承座左段(1)的周向均匀分布;
直孔(12)的直径与斜孔(11)的直径的关系公式为:
D2=2R'
其中,d2为直孔(12)的直径,R'为轴承的半径,D2为直孔(12)的分布圆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泵用带冷却内流道的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斜孔(11)和直孔(12)的数量相等,直孔(12)与轴承座左段(1)的轴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泵用带冷却内流道的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轴承冷却液体流量的要求值和所有斜孔(11)的总面积之间的关系公式为:
其中,A为斜孔(11)的总面积,m为轴承冷却液体流量的要求值,μ为流量系数,P2为轴承引流来源压力,P1为轴承腔的腔压,ρ冷却液体的密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泵用带冷却内流道的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孔(11)的轴向与来流方向的偏转角度α大于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泵用带冷却内流道的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轴承座右段(3)与轴承座左段(1)电子束焊接部位留有宽度a为1mm-2mm的第二定位台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泵用带冷却内流道的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为防止轴承铆钉与轴承座发生轴向碰摩,轴承左端安装位置与衬套(2)右端面距离c大于轴承铆钉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涡轮泵用带冷却内流道的轴承座结构,其特征在于:μ取值为0.4~0.6;d1取值为3mm~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未经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056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