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5G网络的V2X自动驾驶感知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0641.X | 申请日: | 2020-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0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郭平;孙强强;祝剑波;马波涛;黄迎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恒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G08G1/0967;G08G1/16;H04W4/02;H04W4/44;H04W4/46 |
代理公司: | 温州知远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2 | 代理人: | 汤时达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宁围街道***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网络 v2x 自动 驾驶 感知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自动驾驶系统技术领域,尤其为基于5G网络的V2X自动驾驶感知系统,包括通过5G网络互联的车辆与网络模块、车辆与车辆感知模块、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感知模块和车辆与行人感知模块,所述车辆与网络模块包括用于接收/发射5G网络的5G天线以及用于接收/发射5G网络的车载5G天线;通过在汽车上设置5G车载天线,并在道路上布置5G天线,令5G网络与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互联,以使车辆、行人以及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相互感知,在5G网络上共享行人以及车辆的位置、速度信息,从而可以根据道路上车辆、行人的位置和速度,来预先做出行驶状态的调整,以减少道路上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驾驶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5G网络的V2X自动驾驶感知系统。
背景技术
自动驾驶汽车又称无人驾驶汽车、电脑驾驶汽车、或轮式移动机器人,是一种通过电脑系统实现无人驾驶的智能汽车,自动驾驶汽车依靠人工智能、视觉计算、雷达、监控装置和全球定位系统协同合作,让电脑可以在没有任何人类主动的操作下,自动安全地操作机动车辆,汽车自动驾驶技术包括视频摄像头、雷达传感器以及激光测距器来了解周围的交通状况,并通过一个详尽的地图(通过有人驾驶汽车采集的地图)对前方的道路进行导航。
目前由于网络的传输速度影响,导致各个方面的数据传递受限,不能快速的将数据反馈到车辆上,因此并不能做到高级的自动驾驶状态,随着5G网络的诞生,数据的传递速度加快,为自动驾驶提供了基础。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基于5G网络的V2X自动驾驶感知系统,具有车辆通过网络与道路基础设施、道路车辆以及行人互联,减少事故概率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5G网络的V2X自动驾驶感知系统,包括通过5G网络互联的车辆与网络模块、车辆与车辆感知模块、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感知模块和车辆与行人感知模块,所述车辆与网络模块包括用于接收/发射5G网络的5G天线以及用于接收/发射5G网络的车载5G天线,所述车载5G天线安装于汽车上,所述车辆与车辆感知模块包括安装于汽车上的雷达、显示屏、语音播报器、车载摄像头和自动驾驶控制器,所述自动驾驶控制器用于控制汽车的行驶状态,所述雷达用于监测汽车周围的障碍物,所述车载摄像头用于监测汽车周围的道路标识以及道路上车辆以及行人状况,所述显示屏用于将监测的信息以可视的方式显示出来,所述语音播报器用于将监测的信息以语音的方式播报出来,所述车载5G天线传输监测的讯号,所述车辆与道路基础设施感知模块包括设置于道路上的测速单元、红绿灯和监控单元,所述红绿灯用于指挥车辆的行驶状态,所述测速单元和监控单元用于检测、检测道路上车辆的行驶状态,所述车辆与行人感知模块包括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设备,所述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设备通过5G网络与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互联,以使车辆、行人以及道路基础设施之间相互感知。
优选的,所述车辆与车辆感知模块包括前向碰撞预警和紧急制动预警,所述雷达和车载摄像头用于判断车辆之间的距离,所述自动驾驶控制器根据车辆的速度计算出安全距离,当车辆之间的距离小于安全距离,则触发所述前向碰撞预警,当所述雷达和车载摄像头检测出安全距离内有障碍物则触发所述紧急制动预警。
优选的,所述车辆与车辆感知模块包括盲区预警和交叉路口碰撞预警,所述雷达、语音播报器和监控单元用于检测路口处车辆与车辆以及车辆与行人之间的位置关系,以达到车辆的盲区预警和交叉路口碰撞预警。
优选的,所述车辆与车辆感知模块包括逆向超车预警以及道路危险状况预警,所述雷达、语音播报器和监控单元用于检测道路上车辆与车辆以及车辆与道路上障碍之间的位置关系,以达到车辆的逆向超车预警以及道路危险状况预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恒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恒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06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