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绿色节能型钢结构建筑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52533.6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20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董秦林;刘军;璩泽应;梁文仁;孙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乾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04 | 分类号: | E04H1/04;E04B1/00;E04D13/04;E04D13/064;F24F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绿色 节能型 钢结构 建筑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色节能型钢结构建筑,应用在钢结构建筑的技术领域,其包括若干钢楼板和连接在相邻两个钢楼板之间的钢立柱,位于顶端的钢楼板通过钢梁架设有顶棚,顶棚周边设有檐沟,檐沟底面连接有排水管,位于底端的钢楼板通过若干预制件架离地面,地面上设有位于钢楼板下方的水箱,排水管下端与水箱连接;相邻两个钢楼板间设有两个钢护管,各个钢护管的两端均设有垫板,垫板通过紧固螺钉与钢楼板连接,各个钢护管沿垂直于钢楼板方向分成两列,钢楼板在开设有供相邻两个钢护管连通的通槽,两列钢护管内均设有输水管,两个输水管在各个钢楼板下方均设有导水管,两个导水管间连接有管网。本发明具有降低钢结构建筑内部能耗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结构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节能型钢结构建筑。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公开号为CN111042311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结构厂房,包括两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顶端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钢结构和第二钢结构,所述第一钢结构和第二钢结构内部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螺杆,两个所述第一螺杆侧壁之间安装有转动件,所述第一螺杆一端均固定连接有集线盘,两个所述集线盘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第一钢丝,所述第一钢结构和第二钢结构侧壁设置有防水板,两个所述支撑柱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固杆。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钢的比热容相对较小,在炎热天气时,钢结构建筑内的温度上升较快,使得内部气温升高,因而容易提升建筑内对空调等高能耗降温设备的使用率,导致能耗增加。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节能型钢结构建筑,其具有降低钢结构建筑内部能耗的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绿色节能型钢结构建筑,包括若干钢楼板和连接在相邻两个钢楼板之间的钢立柱,位于顶端的所述钢楼板通过钢梁架设有顶棚,所述顶棚周边设有檐沟,所述檐沟底面连接有排水管,位于底端的所述钢楼板通过若干预制件架离地面,地面上设有位于所述钢楼板下方的水箱,所述排水管下端与水箱连接;
相邻两个所述钢楼板间设有两个钢护管,各个所述钢护管的两端均设有垫板,所述垫板通过紧固螺钉与钢楼板连接,各个所述钢护管沿垂直于钢楼板方向分成两列,所述钢楼板上开设有供相邻两个钢护管连通的通槽,两列所述钢护管内均设有输水管,两个所述输水管在各个钢楼板下方均设有导水管,两个所述导水管间连接有管网,所述管网安装在钢楼板底面,两个所述输水管的下端均伸入水箱内,所述水箱内设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其中一个所述输水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降雨时,落在顶棚上的雨水流至檐沟内,再由排水管汇入水箱内收集;当天气炎热时,启动水泵,水泵将水箱内的水抽送至与连接的输水管中,输水管内的雨水进导水管分流至各个管网中,管网内的雨水在吸收建筑内部热量后再通过另一个输水管回流至水箱内,延缓了建筑内部的升温速度,减小了降温设备的使用率,从而降低了建筑内部能耗,同时也提高了对雨水资源的利用率,绿色节能;钢护管既作为支撑,又用于输水管的布置,节省了输水管的占用空间;钢楼板采用预制件作为支撑基础,节省了现场施工时间。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钢楼板底面设有用于罩住管网的罩壳,各个所述罩壳在相背的两侧均设有若干通风管,各个所述通风管端部均铰接有盖板,所述通风管内铰接有第一伺服缸,所述第一伺服缸的驱动杆与盖板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罩壳起到了对管网的保护作用,第一伺服缸启动,推动盖板将通风管打开,使得罩壳内部连通,利用建筑内外的空气流动带走管网以及建筑内部的部分热量,以达到冷却管网内雨水和建筑内部温度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乾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乾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25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