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低氮低合金钢的冶炼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2784.4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3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黄成红;林利平;秦世民;邱雪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35 | 分类号: | C21C5/35;C21C7/00;C21C7/072;C21C7/076;C21C7/1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段姣姣 |
地址: | 430083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低氮 低合金钢 冶炼 方法 | ||
一种超低氮低合金钢的冶炼方法:经铁水脱硫后转炉冶炼,并进行如下控制:在自开始底吹的700~705s内将底吹氩气的强度调至0.04~0.06Nm3/min.吨钢;在不点吹的前提下一次拉碳出钢;转炉出钢前30s内加入改质剂;出钢温度不超过1700℃;钢水进入钢包的期间不底部吹氩;RH真空处理:真空度≤67pa;控制加入的微合金总含量不低于3.5wt%;真空处理结束时,控制N≤0.0012wt%,S≤0.0007wt%,O≤0.00007wt%;连铸成坯:期间控制中间包钢水浇筑时的N≤0.0013wt%。本发明通过优化冶炼工艺,使钢中的氮含量N≤0.0013%,能减少汽车面板开裂废品发生率至20*10‑6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炼方法,具体属于一种超低氮低合金钢的冶炼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钢中的N是有害元素,如中厚板钢中,如N含量超过标准,易产生气孔裂纹等。氮元素对汽车用钢和硅钢等的力学和磁性影响非常敏感,如硅钢的N含量在0.0013wt%以下时比在0.0015wt%以上时,硅钢片的铁损更稳定且要小0.04W-0.06W,因此,除了把N元素作为有利的强化元素的个别钢种以外,绝大多数的钢种都要求低氮含量。
氮对车轮钢钢材性能具有易造成焊接热影响区脆化,形成裂纹,导致终端产品合格率低,生产成本高。
对于元素N,在现有技术中,在真空结束后采用,均采用钢包底部吹氩气,目的在于消除钢水循环不良,但这样却导致增N达 5*10-6。如经检索的:
刊登于《炼钢》(2012,28(1):41-47页),名称为《车轮钢氮控制工艺优化》的文献,其对车轮钢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跟踪研究,全过程研究了“LD-LF-CC” 工艺生产车轮钢各工序氮含量的变化。其通过优化并控制工艺,推行全程控氮,使车轮钢成品中N含量稳定在45*10-6以内,平均在31.61*10-6,减少了质量异议,提高了车轮钢的质量。其中:在转炉冶炼阶段,采用全程底吹氩气模式,严格控制补吹等技术措施,可将车轮钢进站钢水的N含量控制在25*10-6以下;在LF炉精炼阶段,采用微正压操作,以避免出站钢水翻腾,可将精炼钢水增N的质量分数控制在7*10-6以下;在连铸阶段,采用全程保护浇铸,可将连铸钢水增N的质量分数控制在3*10-6以下。其就是全程底吹氩气模式,再加上在冶炼工艺上未采取其它技术措施,如转炉渣的改质,出钢时的钢包渣的改质等,使车轮钢进站钢水的N含量在25*10-6以下;
刊登于《炼钢》(2014,30(3):9-11页),名称为《首钢迁钢IF钢氮工艺生产实践》的文献,介绍了在生产高强IF钢过程中对于氮成分控制方面所做的探索和研究,总结高强IF钢的生产技术和防止增氮技术。低氮钢的生产工艺包括转炉冶炼工序减少补吹次数和时间、合理控制复吹条件,顶渣改质造高氮容量渣;RH精炼工序处理中期快速提高真空度,提高循环氩气流量、真空室化冷钢及惰性气体保护技术、浸渍管防增氮改造。实践表明,通过这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迁钢冶炼低氮钢平均氮质量分数目前稳定在15*10-6左右。该文献为LD-RH-CC,由于在所冶炼的IF钢中S和O含量较高,因此对降低钢中N也不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278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