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交换设备管束安装及拆卸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3663.1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3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杨爱国;康治政;殷亮;李宏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森松(江苏)重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B25B2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226532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 设备 管束 安装 拆卸 装置 | ||
一种热交换设备管束安装及拆卸装置,包括位于壳体外部的一侧的循环导向机构、活动地位于循环导向机构上的管束连接机构、位于壳体中或位于壳体远离循环导向机构的一侧的外部的第一滚轮架、位于循环导向机构远离壳体的一侧的卷扬机及一第一拉索;管束连接机构与换热管组可拆卸地连接;管束连接机构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定滑轮及与管束连接的管束连接板;管束连接机构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定滑轮;第一滚轮架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勾及第三定滑轮;卷扬机用于驱动第一拉索卷缩。如此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且提高产品质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热交换设备管束安装及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热交换设备安装时需要将若干换热管通过管束进行整体捆束,之后将捆束后的换热管组装入一壳体中。大型热交换设备的壳体及管束的体积很大,捆束后的换热管组的重量很大、体积很大。现有的换热管组转入壳体中时通过行车、手拉葫芦等工具将换热管组装入壳体中。如此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换热管组的重量很大、体积很大,换热管组的安装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转运成本高。
2.由于捆束后的换热管组的径向尺寸略小于壳体的径向尺寸,通过行车、吊臂等设备难以实现换热管组装入壳体中,会与壳体发生干涉,造成壳体损坏,影响产品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节省资源、降低成本且提高产品质量的热交换设备管束安装及拆卸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热交换设备管束安装及拆卸装置,包括位于壳体外部的一侧的循环导向机构、活动地位于循环导向机构上的管束连接机构、位于壳体中或位于壳体循环导向机构的外部的第一滚轮架、位于循环导向机构远离壳体的一侧的卷扬机及一第一拉索;管束连接机构与换热管组可拆卸地连接;管束连接机构朝向壳体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定滑轮及与管束连接的管束连接板;管束连接机构朝向卷扬机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定滑轮;第一滚轮架朝向管束连接机构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三定滑轮;卷扬机用于驱动第一拉索卷缩。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轮架朝向管束连接机构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卡勾,卷扬机朝向管束连接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勾、第四定滑轮及第五定滑轮,卷扬机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五定滑轮转动的收卷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管束连接板位于管束连接机构朝向壳体的一侧的中部,第一定滑轮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位于管束连接板的两侧,第二定滑轮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与两个第一定滑轮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滑轮及第二定滑轮均设置于一活动块上,管束连接机构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导槽,活动块滑动地位于导槽中;活动块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挂钩,第一挂钩通过吊索及一手拉葫芦与管束连接机构的顶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管束连接机构的两端的底部均设置有第一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导向机构包括导向固定支架、沿导向固定支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链轮、连接若干链轮的链条、间隔设置于链条上的若干支撑模块、沿长度方向设置于导向固定支架上的外导轨;支撑模块与导向固定支架的长度方向垂直;支撑模块上设置有与外导轨滑动连接的外导向滑轮。
进一步地,所述循环导向机构还包括内导轨,所述外导轨及内导轨的数量均为两条,且两条内导轨均位于两条外导轨之间,支撑模块包括支撑模块架、分别设置于支撑模块架的两端且与外导轨滑动连接的外导向滑轮、设置于支撑模块架的底部且与链条可拆卸连接的链条联接块及设置于链条联接块两端且与内导轨滑动连接的内导向滑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滚轮架滑动地位于壳体中,第一滚轮架远离管束连接机构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卡勾,第三卡勾通过一第二拉索与壳体远离管束连接机构的外部的一收卷机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森松(江苏)重工有限公司,未经森松(江苏)重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36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