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嵌装配式H型钢骨架藏式石砌墙体的建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3925.4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84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春涛;朱立;黄春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B2/02 | 分类号: | E04B2/02;E04B2/58;E04B1/98;E04H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张忠庆 |
地址: | 62101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型钢 骨架 藏式石 砌墙 建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嵌装配式H型钢骨架藏式石砌墙体的建造方法,包括砌筑石墙体时将预埋连接件锚栓连接,并将H型钢A竖向放置入预埋连接件并进行螺栓连接;然后采用黄泥将各类石块交错砌筑于H型钢A周围与墙体形成有效连接;同时将H型钢B横向放置于墙体上预设位置处,采用H型钢连接件与竖向H型钢A连接形成H型钢骨架整体;最后,依次砌筑石墙体将H型钢构件骨架包裹于墙体之中,形成内嵌H型钢的装配式钢骨架藏式石砌体结构房屋。本发明用竖向H型钢A以及横向H型钢B代替圈梁和构造柱,免去了整体现浇圈梁和构造柱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缩短工期、保证施工质量,提高了藏式石墙体的整体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嵌装配式H型钢骨架藏式石砌墙体的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砌体结构作为一种传统而古老的建筑结构形式,因易于就地取材、运输方便、施工简单等,目前仍被村镇居民大量使用。砌体结构主要包括普通烧结砖砌体结构、石砌体结构和其它材料的砌块砌体结构。烧结砖主要用粘土、页岩等烧制而成,天然毛石砌块或条石是石砌体结构的主要原料,其他砌块砌体结构可以用工业废料(矿渣等)等制作而成。显然,砌体结构之所以长期存在在于其材料来源广泛,易于就地取材;同时,砖、石或砌块砌体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耐火性和化学稳定性,亦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其次,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砌体在砌筑时不需要模板和特殊机械设备,可节约模板,缩短工期,造价低廉。因此,砌体结构墙体既是良好的承重结构又是很好的围护结构,目前仍然在广大农村、乡镇、乃至县城的民用建筑建设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川西高原、青藏高原仍存在大量的藏式毛石砌体结构房屋,这是由于青藏高原石材丰富,藏式毛石砌体结构房屋易于就地取材和抵御高原地区严寒气候等优点成为了青藏高原上使用广泛、历史最悠久的一种建筑结构形式。藏式石砌建筑的承重墙体由毛石与粘土干砌而成,中间夹杂一些碎石片,并采用黄泥嵌缝,强度低且缝厚度差异较大,砌筑时并没有采用《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所采用的圈梁和构造柱进行整体加强。同时,藏式石砌建筑的楼盖则是由木材和粘土等夯筑形成,房屋整体性较差,地震时石墙体不能获得有效地水平支撑会发生墙体平面外破坏。虽然在小震及短周期地震作用下,这种藏式石砌墙体因块体间缝隙的闭合与拉开来耗散地震能量,具有一定耗能减震作用;但在强震及长周期地震作用下,由于藏式石砌墙体整体性较差,易发生墙体平面外破坏从而引起墙体坍塌,造成人员及财产损失。在近几年中发生的地震中民用建筑倒塌很多,主要原因是砌体结构房屋中缺少约束墙体过大变形的构件,单片墙体的失效易引起整体倒塌。尤其是,在地震中的藏式石砌墙体由于缺少有效约束而发生了破坏、局部坍塌和整体坍塌。近年来藏式石砌建筑的抗震性能逐渐受到了关注,通过对地震后藏式石砌建筑地震破坏调研或结构分析,发现藏式石砌建筑抗震性能的提高主要在于解决藏式毛石墙体的抗震性能,限制墙体毛石块体在地震中发生过大的平面外空间变位,约束毛石块体间产生平面外的错动,提高毛石墙体的抗剪能力以及房屋的整体稳定性,从而提高藏式石砌建筑的抗震能力。同时,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在大力推进城市建筑产业改革同时,亦瞄准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在保持民用建筑区域特征、民族特色前提下大力改良或研发出一批节地、节水、节能、节材和环保的新型建造技术,从而使民用建筑在绿色节能、环境品质提升、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安全等关键环节的技术体系和产品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终使各地区民用建筑提升品质、能效和建设效率从而实现规模化、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对传统藏式石砌房屋开展维修、加固和改造等工作,在保留传统藏式石砌建筑民族特色和高原地区风貌的前提下,提高传统藏式石砌建筑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因此,对青藏高原藏式毛石砌体结构开展耐震改良技术和抗震设计理论研究,提出更加经济适用的新型抗震设计技术或理论,能够很好地满足高原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39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