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能盒及应用该吸能盒的汽车防撞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4292.9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09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侯玉波;张勇;黄文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能盒 应用 汽车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吸能盒及应用该吸能盒的汽车防撞结构,本吸能盒与传统的吸能盒的金属折叠吸能方式不同,采用的是诱导触发刀具对其中的剪切区进行剪切,在剪切过程中进行能量吸收。传统的吸能盒在吸能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峰值碰撞力,这种过大的峰值碰撞力对于车内乘员和汽车本身会产生很大的损害。而采用该剪切吸能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吸能效率,最为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减少峰值碰撞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被动安全装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防撞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对汽车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汽车的保有量也越来越大。因此,汽车的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也使得人们对汽车被动安全领域的研究越来越重要。其中,汽车防撞梁在汽车被动安全领域内起着举重若轻的作用。防撞梁是用来减轻车辆受到碰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一种重要装置,特别是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冲击力最先作用在前防撞梁上,因此防撞梁的刚度决定了是否能够有效的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直接影响汽车的安全性。
现有的汽车防撞梁的吸能盒结构过于简单,不能保证有效的吸收碰撞能量,而且现有的吸能盒的吸能形式多采用塑性金属压溃变形的模式,这种吸能模式在碰撞时会产生巨大的峰值碰撞力,过大的峰值碰撞力对车内乘员的伤害也是巨大的。并且现有的汽车吸能盒往往是一体的,不具有可调节性,不能有效适应各种车型在各个路况以及各种速度下发生碰撞时的能量吸收条件。
且,现有的防撞梁由于刚度不足在发生碰撞时往往会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现象,这有可能对于车内成员造成严重的伤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吸能盒及应用该吸能盒的汽车防撞结构,其克服了背景技术所存在的吸能盒结构过于简单、不能保证有效的吸收碰撞能量、而且采用塑性金属压溃变形的模式造成在碰撞时会产生巨大的峰值碰撞力的不足。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一是:
吸能盒,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和诱导触发刀具,所述诱导触发刀具设有刀口,第二管体顶端套接在第一管体底端内,第二管体底端与诱导触发刀具之刀口相靠近或接触,第二管体厚度自顶端至底端呈渐变小,该第二管体底端部至第一管体底端部之间为剪切区,该第一管体底端部至第一管体顶端部之间为溃缩区,当碰撞发生时诱导触发刀具之刀口在外力作用下从第二管体底端部将剪切区进行剪切,且碰撞产生的外力可继续将溃缩区进行压缩。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诱导触发刀具包括刀盘,所述刀口倾斜布置在刀盘顶端面,所述第二管体与刀盘相连接,且第二管体管壁与刀口相接触。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还包括长度调节机构,该长度调节机构包括调节套筒、调节弹珠和调节弹性件,所述第一管体设有贯穿孔,第二管体外管壁设有若干个调节凹槽,调节套筒固接在贯穿孔处,调节弹性件位于调节套筒内且其两端分别顶抵在调节套筒筒壁和调节弹珠,该调节弹珠可沿着第二管体外管壁滑动直至其卡入其中一调节凹槽内时实现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的定位。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调节凹槽设有两个且上下间隔布置,另设有一临时定位凹槽,该临时定位凹槽位于两个调节凹槽之间,所述调节弹珠卡入临时定位凹槽时可实现调节弹珠的临时定位。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均呈中空的圆形且均采用铝材质;所述诱导触发刀具采用高碳钢材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
汽车防撞结构,其应用上述所述的吸能盒,该防撞结构包括防撞梁和所述吸能盒,第一管体顶端与防撞梁相连接。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防撞梁包括定截面外梁和固定套接在定截面外梁内的动截面内梁,所述第一管体顶端与定截面外梁相固接。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定截面外梁采用正方形空心管结构,所述动截面内梁采用空心的波纹圆管结构,该波纹圆管与正方形空心管的四边均相切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42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