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绞线折弯器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5050.1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5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潘深梅;黄仲镇;沈腾渤;蔡贤豪;叶锦青;佘彦杰;辛琳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B21F1/00 | 分类号: | B21F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绞线 折弯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绞线折弯器,其属于电力工具技术领域,包括固定手柄、弧状端头和转动手柄,弧状端头设置有多个,多个弧状端头的外缘半径依次增大,杆体的一端可选择地连接一个弧状端头以形成固定手柄,弧状端头一侧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固定钢绞线的一端;转动手柄的一端为工作端,工作端与固定手柄的弧状端头转动连接,工作端上设有过线通孔,钢绞线的一端通过固定部固定,另一端绕过弧状端头并穿设于过线通孔中时,转动手柄能够朝向固定手柄转动以弯曲钢绞线。该钢绞线折弯器能够制作多种弯曲半径不同的钢绞线,适用多种工况,且制作成品规格统一。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的钢绞线折弯器的使用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地实现钢绞线的弯曲。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绞线折弯器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钢绞线在输配电线路上用来做避雷线和杆塔斜拉线。钢绞线经常需要安装在避雷线夹和拉线线夹上进行配合使用,安装时,需要将钢绞线弯曲成“U”型,才能安装到线夹上。操作人员一般采用手工弯曲的方法对钢绞线进行弯曲,但由于钢绞线的韧性强、强度大,使得此方式不仅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制作不够标准,即弯曲效果达不到统一的标准,此外,还存在着操作人员会被钢绞线弹伤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绞线折弯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手工弯曲钢绞线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实现标准化、快速省力地弯曲钢绞线,提高工艺质量与效率。
如上构思,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绞线折弯器,包括:
杆体;
弧状端头,所述弧状端头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弧状端头的外缘半径依次增大,所述杆体的一端可选择地连接一个所述弧状端头形成固定手柄,所述弧状端头一侧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钢绞线的一端;
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的一端为工作端,所述工作端与所述固定手柄的所述弧状端头转动连接,所述工作端上设有过线通孔,所述钢绞线的一端通过所述固定部固定,另一端绕过所述弧状端头并穿设于所述过线通孔中时,所述转动手柄能够朝向所述固定手柄转动以弯曲所述钢绞线。
可选地,所述过线通孔沿垂直于所述转动手柄的长度方向贯通设置,所述过线通孔的两端分别为入口端和出口端,所述固定手柄与所述转动手柄转动至相互平行时,所述入口端与所述固定部分别位于所述转动手柄沿自身长度方向与所述固定手柄沿自身长度方向同一侧。
可选地,所述工作端设置有两个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固定板,所述弧状端头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两个所述固定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弧状端头上开设有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件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中,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弧状端头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弧状端头包括半圆轮,所述半圆轮的外周作为所述外缘,所述外缘上设有过线凹槽,所述钢绞线能够容置于所述过线凹槽内。
可选地,还包括滑轮,所述滑轮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所述滑轮与所述半圆轮间隔平行设置,所述半圆轮与所述滑轮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过线通孔,所述滑轮的外周环设有限位凹槽,所述钢绞线能够容置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可选地,两个所述固定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滑轮上开设有第四连接孔,第二连接件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所述滑轮与所述固定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部为U型卡槽,所述U型卡槽的槽口朝向所述弧状端头的端部设置。
可选地,所述U型卡槽远离所述固定手柄的一侧的槽壁上间隔穿设有多个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的端部能够抵接于所述钢绞线。
可选地,所述固定手柄和所述转动手柄的端部均套设有防滑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汕头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50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