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海洋桩基础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5381.5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00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刘松玉;李洪江;童立元;徐向春;古文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7/12 | 分类号: | E02D27/12;E02D27/5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景鹏飞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海洋 桩基础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海洋桩基础,包括吸力桶、翼缘钢管桩以及翼板;翼缘钢管桩的顶端插入吸力桶内,两者通过翼板连接组合在一起形成共同承载系统。本发明解决了单一桩基础承载力低、抗冲刷能力弱的缺陷,翼缘钢管桩与吸力桶之间通过翼板实现拼接,结构稳定性强且安装简单,易于推广。另外,同等承载力条件下可以显著减少桩长,节约造价,有益于推动海洋工程的高效建设。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基础工程与防灾减灾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海洋桩基础。
背景技术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海洋强国”战略提出,海洋能源开发和海洋工程建设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抢占海洋先机必须要解决海洋开发过程中的工程安全问题。承载各种上部结构的海洋基础工程具有隐蔽性、施工难度大、结构-土相互作用复杂等特点,是海洋工程师和岩土工程师面临的难题,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海洋开发中的基础型式主要有导管架基础、单桩基础、群桩基础,近些年,也相继出现了吸力桶基础、浮式基础等新型基础型式。
当前,在海洋能源开发特别是海上风电建设过程中,桩基础以其高承载力、地层适应性强、技术成熟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海底环境复杂,海上风电桩基础在服役过程中,要面对上部风荷载、波流荷载的循环加载,也面临波浪对海床地层的冲刷,还可能遭受极端地震荷载的影响。以上复杂荷载环境对海洋桩-土相互作用体系提出了挑战,对海洋桩基的承载性能和安全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意义而言,桩基础作为细长结构,其要抵抗更大的外荷载只能依靠增加桩长来实现,这就会带来成本的大幅增加,而且上部桩体面临冲刷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冲刷会快速降低桩基承载力。近年来,因桩基失效造成的海洋工程事故频发,如何保障桩基础的承载稳定性仍是一个技术难题,新的高效快捷、高承载力、强稳定性海洋桩基础亟待提出。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海洋桩基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海洋桩基础,包括吸力桶、翼缘钢管桩以及翼板;翼缘钢管桩的顶端插入吸力桶内,两者通过翼板连接组合在一起形成共同承载系统。进一步地,吸力桶包括可分离的桶盖与桶身。
进一步地,桶身的顶端内侧均布有四个卡槽;桶盖通过与卡槽相配合的钢制插片与桶身插接安装。
进一步地,翼板设有呈十字形分布的四个,均匀焊接于翼缘钢管桩的顶端,并且翼板的宽度为吸力桶与翼缘钢管桩所围成间隙宽度的1.2~1.5倍,翼板的长度为翼缘钢管桩直径的3~5倍。
进一步地,翼缘钢管桩的直径为吸力桶直径的0.3~0.8倍。
进一步地,该装配式海洋桩基础的施工方法如下:
(1)依据海床底层性质和工程需求,选择适宜的翼缘钢管桩尺寸和相配套的吸力桶尺寸;
(2)确定桩基施工孔位,先下放吸力桶,采用自重联合负压沉贯的方式,将吸力桶沉入海床面以下;待吸力桶安装就位后,将吸力桶的桶盖与桶身分离;
(3)吊装翼缘钢管桩,采用静压或锤击的方式在吸力桶中心位置打入翼缘钢管桩,翼缘钢管桩打入指定深度后,翼缘钢管桩上端的翼板插接于吸力桶桶身顶端内侧的四个卡槽内,拼装在一起形成共同抵抗外部荷载的组合结构,同时为后续上部结构安装提供支撑力。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单一桩基础承载力低、抗冲刷能力弱的缺陷,翼缘钢管桩与吸力桶之间通过翼板实现拼接,结构稳定性强且安装简单,易于推广。另外,同等承载力条件下可以显著减少桩长,节约造价,有益于推动海洋工程的高效建设。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中吸力桶的分离式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中吸力桶下沉阶段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53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