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环保的污水处理剂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5646.1 | 申请日: | 202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4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景容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9/14;C02F101/16;C02F10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6 | 代理人: | 李顺 |
地址: | 643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环保 污水处理 | ||
1.一种高效环保的污水处理剂,其特征在于:由以下原料制成:
山泉水15-20份、聚铝16-18份、硫酸亚铁8-10份、硫酸铁6-8份、氯化亚铁5-7份、氯化铁4-7份、壳聚糖6-8份、生物菌剂10-12份、添加剂4-6份;
污水处理剂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上述原料中的二分之一山泉水放入反应釜内并加热至20-30℃,然后将原料中的聚铝和壳聚糖先通过研磨后在依次放入反应釜内,并搅拌溶解即得到溶液A,待用;
S2:将原料中剩余的山泉水倒入混合装置内,并将原料中的硫酸亚铁、硫酸铁、氯化亚铁和氯化铁采用匀速且缓慢的方式注入混合装置内,同时混合装置匀速搅拌;
S3:当S2中的原料注入结束后,提高混合装置的搅拌速度,同时边搅拌边振动,搅拌时间为30-40分钟,搅拌结束后即得溶液B,待用;
S4:将S2中制作的溶液A与原料中的生物菌剂和添加剂进行匀速搅拌混合,在混合的过程中对溶液升温至35-45℃,混合结束后将溶液取出静置30-40分钟后,即得到溶液C;
S5:将S3中制得的溶液B和S4中制得的溶液C放入混合装置内进行匀速搅拌,混合均匀后即得污水处理剂,然后将污水处理剂注入本发明制作的净化装置内,该净化装置可以均匀的安装在污水管道上,在通过与污水处理剂的配合,可以有效的对污水进行过滤净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环保的污水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内含有聚丙烯酰胺、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和两性离子聚丙烯酰胺中的1-2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环保的污水处理剂,其特征在于:所生物菌剂内含有多种生物菌剂,包括纳豆菌、根瘤菌、诺卡氏菌和枯草芽孢杆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环保的污水处理剂,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净化装置包括外管(1);所述净化装置用于均匀安装在传输污水的管道上;所述净化装置在污水管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所述外管(1)外表面固连有支撑架(11);所述外管(1)两侧端面于外管(1)内壁中均开设有卡槽(12),且卡槽(12)与污水管道相互配合;所述外管(1)内表面于外管(1)于外管(1)左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阀(13);所述第一转动阀(13)右侧于外管(1)内壁中开设有环形槽(14),且环形槽(14)数量为二并相互对应;两个所述环形槽(14)内壁中均固连有齿轮齿(15);两个所述环形槽(14)内壁中均通过马达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第一齿轮(16),且第一齿轮(16)数量为二,并与齿轮齿(15)相互啮合;每个所述第一齿轮(16)均通过支杆转动连接有弧形杆(17),且弧形杆(17)延伸至外管(1)空腔内;两个所述弧形杆(17)之间固连有弹性的过滤膜(18);所述过滤膜(18)下方于外管(1)内壁中固连有控制阀(19);所述控制阀(19)下方于外管(1)外表面固连有收集箱(191);右侧所述环形槽(14)右侧于外管(1)内壁中固连有隔板(21),且隔板(21)将外管(1)分为过滤腔(192)和净化腔(2);所述隔板(21)右侧为净化腔(2);所述净化腔(2)内表面固连有储液箱(22);所述储液箱(22)内壁中开设有均匀布置的通孔(23),且通孔(23)均与净化腔(2)连通;所述储液箱(22)左侧安装有水泵(24),且水泵(24)内固连有第一导管(25);所述第一导管(25)伸入过滤箱的一侧固连有过滤头(26);所述过滤头(26)内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叶(27);所述水泵(24)右侧于储液箱(22)内壁中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第二转叶(28);每个所述第二转叶(28)上方于外管(1)外表面安装有集液箱(3);所述集液箱(3)内盛装有处理剂,且集液箱(3)通过均匀布置的第二导管(31)与储液箱(22)连通;每个所述净化装置之间的距离越远第二导管(31)的孔径就越小;所述净化腔(2)内壁中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均匀布置的吸附机构(32),且吸附机构(32)与第二转叶(28)的转轴部分固连;每个所述吸附机构(32)内均设有吸附膜(33);所述净化腔(2)右侧于外管(1)内壁中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阀(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景容,未经刘景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564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