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7508.7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30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马占婕;王冬雪;杨媛;王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7 | 分类号: | G06F16/27;G06F16/29;G06Q30/02;H03M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彭琼 |
地址: | 01001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准 地址 生成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至少一个目标层级区域地址;基于标准地址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多级区域地址和多级区域地址之间的上下级关系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以及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利用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和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生成目标标准地址。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以提高地址的生成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场景需要应用到表征地理位置或者地理范围的地理地址。例如,移动运营商的集团客户、家庭客户、无线、传输、应急调度等业务场景均需要应用地理地址。
然而,现阶段,需要利用人工输入的方式生成地址,效率较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可以提高地址的生成效率。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标准地址的生成方法,标准地址由多级区域地址组成,标准地址中每一级区域地址对应的地域范围小于每一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对应的地域范围,包括:获取至少一个目标层级区域地址;基于标准地址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多级区域地址和多级区域地址之间的上下级关系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以及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利用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和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生成目标标准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获取待处理地址,待处理地址包括目标标准地址和/或样本地址,样本地址由多级区域地址中的至少部分层级区域地址组成;若标准地址数据库未存储有待处理地址,将待处理地址存入标准地址数据库。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样本地址是基于家庭宽带地址信息、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的地址数据信息和通信运营商网络设施的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的。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包括:在基于标准地址数据库无法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的情况下,获取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每一下级区域地址的参数;利用每一下级区域地址的参数,确定每一下级区域地址的所有下一级区域地址;根据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每一下级区域地址的所有下一级区域地址,确定多个目标标准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标准地址数据库包括多个区域地址数据子库,不同层级的区域地址分别存储于不同的区域地址数据子库,每个区域地址数据子库存储有至少一组对应的特定层级的区域地址和特定层级的区域地址的上一级区域地址。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标准地址包括:对应省级区域的第一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地级市区域的第二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县级区域的第三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乡级区域的第四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社区级区域或者行政村级区域的第五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路级区域、巷级区域或者街级区域的第六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门牌号码级区域的第七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小区级区域、单位级区域、学校级区域或村组级区域的第八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楼栋级区域或者排号级区域的第九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单元级区域的第十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楼层级区域的第十一级区域地址,以及对应房号级区域、村内编号级区域或者位置描述级区域的第十二级区域地址。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标准地址的生成装置,标准地址由多级区域地址组成,标准地址中每一级区域地址对应的地域范围小于每一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对应的地域范围,包括:地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至少一个目标层级区域地址;地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标准地址数据库中预先存储的多级区域地址和多级区域地址之间的上下级关系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以及确定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地址生成模块,用于利用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上级区域地址和目标层级区域地址的下级区域地址,生成目标标准地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75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