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的无缝管热处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8273.3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54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孙丽;叶建芳;高峰;高明华;曹卫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达特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9/08 | 分类号: | C21D9/08;C21D1/34;C21D1/26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1 | 代理人: | 赖学能 |
地址: | 3143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无缝 热处理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节能的无缝管热处理设备,包括机架、热处理室、热风机、无缝管输送带、输送电机、传动带、进料口、出料口、加热管和电控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环形的加热管和热风机,增加了热处理室内部的加热均匀性,采用纤维排列方向相互垂直的陶瓷纤维模块来替代炉墙内部的保温棉填充层,增强了炉墙的保温性能,通过在进料口和出料口外侧设置电控门,减少了热处理室内部的的热量流失,进而增加了能量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管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节能的无缝管热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退火是一种金属热处理工艺,指的是将金属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足够的时间,然后以适宜的速度冷却,改善切削加工性,消除残余应力,锁定尺寸,在钢管成型加工中,退火是常常需要实用的技术手段,现有的退火炉多为连续式退火炉,在加工过程中,退火室内的热量容易从工件进出口流失,退火室侧壁的保温性能较差,导致退火炉的能量利用率不高,而且退火室内部的热量分布均匀性较差,退火效果也不十分理想,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节能的无缝管热处理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节能的无缝管热处理设备,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环形的加热管和热风机,增加了热处理室内部的加热均匀性,采用纤维排列方向相互垂直的陶瓷纤维模块来替代炉墙内部的保温棉填充层,增强了炉墙的保温性能,通过在进料口和出料口外侧设置电控门,减少了热处理室内部的的热量流失,进而增加了能量利用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节能的无缝管热处理设备,包括机架、热处理室、热风机、无缝管输送带、输送电机、传动带、进料口、出料口、加热管和电控门,所述机架上设有无缝管输送带,所述机架底部左侧设有输送电机,所述输送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与无缝管输送带之间设有传动带,所述无缝管输送带上设有热处理室,所述热处理室的左侧设有进料口,所述热处理室的右侧设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外侧设有电控门,所述热处理室内部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加热管,所述热处理室的上表面上设有热风机,所述热风机上设有出风管道和进风管道,所述出风管道的末端位于进料口右侧,所述进风管道的末端位于出料口左侧。
作为优选,所述加热管的数量至少为7根,所述加热管为圆环形加热管。
作为优选,所述无缝管输送带的输送带为网孔带,所述网孔带为不锈钢制品,所述网孔呈圆形,所述网孔的直径为5-7mm。
作为优选,所述热处理室的炉墙包括炉壳、锚固钉、保温填充层和内衬层,所述炉壳右侧设有保温填充层,所述炉壳右侧还设有若干均匀分布的锚固钉,所述锚固钉与炉壳为一体式设计,所述保温填充层右侧设有内衬层。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填充层由纤维排列方向相互垂直的陶瓷纤维模块组成,所述内衬层为耐高温纤维,所述耐高温纤维的厚度为200-210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环形的加热管和热风机,增加了热处理室内部的加热均匀性,采用纤维排列方向相互垂直的陶瓷纤维模块来替代炉墙内部的保温棉填充层,增强了炉墙的保温性能,通过在进料口和出料口外侧设置电控门,减少了热处理室内部的的热量流失,进而增加了能量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节能的无缝管热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节能的无缝管热处理设备中炉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热处理室、20-炉壳、21-锚固钉、22-保温填充层、23-内衬层、3-热风机、30-出风管道、31-进风管道、4-无缝管输送带、5-输送电机、50-传动轮、6-传动带、7-进料口、8-出料口、9-加热管、10-电控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达特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达特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82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双向开启的罩壳及纺织纤维开松加工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组装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