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弹跳触头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8984.0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3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俞文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市华中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52 | 分类号: | H01H1/5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朗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62 | 代理人: | 贾传美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跳 | ||
本发明属于控制开关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防弹跳触头,包括主体,主体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箱,固定箱的内部开设有滑槽,固定箱的滑槽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滑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夹板,主体远离固定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侧接板,侧接板的表面开设有凹槽,侧接板的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凹槽,固定块的凹槽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本发明通过设置,通过将接头插入进转动触头中,在第一弹簧圈和第二弹簧圈弹力的作用下对转动触头进行固定,当触头发生弹跳的时候,通过第一弹簧圈和第二弹簧圈对转动触头进行束缚,从而达到了防止弹跳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开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弹跳触头。
背景技术
触头是开关电器的关键部件之一,按结构和工作特点,可分为可断触头、滑动触头和固定触头三类,触头是开关电器的关键部件之一,开关电器的主要性能及寿命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触头材料的好坏。触头材料通常要求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较低的接触电阻、较高的抗熔焊性能、较高的耐电弧侵蚀性能和抗材料转移能力,对于真空触头材料,电触头是广泛应用于继电器、接触器、负荷开关、中低压断路器以及家用电器、汽车电器(喇叭、车灯、点火)等开关电器的主要线路导电接触材料。开关电器广泛运用于分开/闭合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其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而电触头又是开关电器的重要部件之一。
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的辅助触头切换过程中,多通过硬的杠杆一端与开关操作机构上的驱动件接触,另一端与辅助触头上的微动开关接触,从而探测开关的分合状态,一般地,在开关分闸到位的一瞬间,辅助触头上的微动开关从常开触点转化成常闭触点,但是传统的开关在分闸时均存在动触头反弹的情况,导致微动开关从常开触点转化成常闭触点,再从常闭触点转化成常开触点,循环切换,直到反弹停止,这样的话,通过辅助触头采集开关的分合状态信号就出现频繁切换,给客户反馈的信号极其不准,可能会造成线路上的电器误动作和较大的损失。
2、传统的触头接头在安装的时候无法根据接头的大小进行自由的固定,一般都是需要指定的接头进行连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弹跳触头,解决了弹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弹跳触头,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一侧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部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箱的滑槽内壁上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夹板,所述主体远离固定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侧接板,所述侧接板的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侧接板的凹槽内壁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固定块的凹槽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触头,所述转动触头靠近侧接板的一端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圈,所述转动触头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转动触头的一端表面套接有第二弹簧圈。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动触头的形状为圆弧状,且转动触头的数量为四组,所述四组转动触头呈环状等距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弹簧圈和第二弹簧圈的形状为圆环状,且第一弹簧圈和第二弹簧圈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块和固定夹板的数量为两组,且两组滑块和固定夹板以固定箱的竖直中心线呈轴对称安装。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滑块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制成。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块的数量为四组,且固定块的形状为长方体形状,所述四组固定块呈环状等距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侧接板的形状为圆柱长条状,且侧接板的表面为光滑曲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弹跳触头,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市华中电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市华中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89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