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蜂窝式预过滤的燃烧废气检测吸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59545.1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22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均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均周 |
主分类号: | B01D47/02 | 分类号: | B01D47/02;B01D53/04 |
代理公司: | 日照市聚信创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19 | 代理人: | 申萍 |
地址: | 276800 山东省日***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蜂窝 过滤 燃烧 废气 检测 吸附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蜂窝式预过滤的燃烧废气检测吸附装置,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的燃烧废气检测装置在使用的时候,通常未设有预过滤结构,无法在燃烧废气排出的时候,先将较大的颗粒以及飞尘进行预过滤处理的问题,包括:主体,导流件;所述主体为圆柱形管状结构,且主体的顶端设有连接口以及连接轴;所述导流件安装在主体的顶端。底件是用来安装主体的内部底端的,在使用的时候,燃烧废气可以先经过进气孔然后进入到混合槽的内部,然后通过导流管的导流与水进行接触,从而使燃烧废气可以先经过较长流通之后与水进行接触,使燃烧废气中含有的较大颗粒以及飞尘可以与水接触混合,从而减少燃烧废气中较大颗粒以及飞尘的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蜂窝式预过滤的燃烧废气检测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燃烧废气通常是燃烧垃圾之后排出,垃圾在燃烧过程中,由于垃圾成分的复杂性和不均匀性,焚烧过程中发生了许多不同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烟气中包括过量的空气和二氧化碳外,还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有直接和间接危害的成分。
例如申请号:CN201510820258.0中涉及一种有机废气吸附装置,包括进气系统、吸附模块和排气系统,所述吸附模块下方设有与所述进气系统相通的气流单元,所述气流单元与所述吸附模块之间设有分流单元。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吸附模块内吸附单元的吸附效率,避免吸附不均造成的过早穿透现象,同时避免了传统进气方式气流直吹吸附单元碳床对床层的损坏。
基于现有技术发现,现有的燃烧废气检测装置在使用的时候,通常未设有预过滤结构,无法在燃烧废气排出的时候,先将较大的颗粒以及飞尘进行预过滤处理,且现有的燃烧废气吸附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在通过活性炭吸附的时候,无法增加废气与活性炭的接触面积,也无法增加吸附时长,无法促进吸附效果,且活性炭在添加的时候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蜂窝式预过滤的燃烧废气检测吸附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燃烧废气检测装置在使用的时候,通常未设有预过滤结构,无法在燃烧废气排出的时候,先将较大的颗粒以及飞尘进行预过滤处理,且现有的燃烧废气吸附装置在使用的时候,在通过活性炭吸附的时候,无法增加废气与活性炭的接触面积,也无法增加吸附时长,无法促进吸附效果,且活性炭在添加的时候较为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一种蜂窝式预过滤的燃烧废气检测吸附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蜂窝式预过滤的燃烧废气检测吸附装置,包括主体,导流件,旋转件,底件,导件,受力件和承接件;所述主体为圆柱形管状结构,且主体的顶端设有连接口以及连接轴;所述导流件安装在主体的顶端,且导流件的底部通过支撑杆与主体的顶端相连接;所述旋转件安装在主体顶端的连接口内部,且旋转件的侧边与连接轴相连接;所述导件的底部外侧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与主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受力件的两侧设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并且连接杆的外端与主体的内壁相连接。
所述底件包括有进气孔,混合槽,导流管;所述底件为圆柱边缘凸起状结构,且底件的底部设有进气孔,并且进气孔为蜂窝状结构;所述进气孔之间设有互通通道,且互通通道的外端与混合槽相连通;所述混合槽为环形板状结构,且混合槽的顶端与导流管的内部管道相连接;所述底件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在主体的内部底端,且底件的底部与挡件的顶端相连接。
所述承接件包括有加料口,内件和连接板;所述承接件为圆柱形管状结构,且承接件的顶端设有加料口,并且加料口为漏斗状结构;所述内件为圆柱形结构,且内件的顶端为锥形结构,并且内件的内部设有内仓;所述承接件的外侧通过固定连接的方式与主体的内壁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有风扇,挡件,加液管;所述主体的内部连接管内部安装有风扇,且主体的底部设有环状结构的挡件,并且挡件的截面为三角形结构;所述主体的中间位置设有L形结构的加液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均周,未经王均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595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