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方便重复使用的注塑模具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0954.3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81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晓娟 |
主分类号: | B29C45/37 | 分类号: | B29C45/37;B29C45/40;B29C45/72;B29C45/17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韩立峰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便 重复使用 注塑 模具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方便重复使用的注塑模具,包括箱体底座、升降撑杆、箱体顶罩、固定托板与组合模具,所述箱体底座的上端外表面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组合模具,所述组合模具的侧边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两组固定卡角,所述升降撑杆固定安装在箱体底座的上端外表面靠近组合模具的两侧,所述固定托板固定安装在组合模具的内部,所述固定托板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盒,所述固定托板的另一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移动卡板,且移动卡板的内侧内表面开设有两组第二滑槽;本发明一种方便重复使用的注塑模具,令其具有辅助出料结构,方便使用者对其进行重复使用,同时令其具有模腔调节结构,提升其使用时的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方便重复使用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料制品的工具,它由几组零件部分构成,这个组合内有成型模腔,注塑时,模具装夹在注塑机上,熔融塑料被注入成型模腔内,并在腔内冷却定型,然后上下模分开,经由顶出系统将制品从模腔顶出离开模具,最后模具再闭合进行下一次注塑,整个注塑过程是循环进行的。
对比文件CN209079079U公开的一种注塑模具,包括:注塑模具前模及注塑模具后模,注塑模具前模用于与注塑模具后模相贴合。注塑模具前模包括前模固定板、定位圈、进胶口、前模座板及流道,定位圈设置于前模固定板上,进胶口与定位圈连通,前模座板设置于前模固定板上,通过设置的注塑模具前模及注塑模具后模,注塑模具前模及注塑模具后模共同配合形成模具成型腔,在注入塑料溶体,冷却定形后形成产品,在注塑塑料溶体的过程中,通过在流体流动过程中,设置缓冲以改变塑料溶体的流速,从而降低塑料溶体对产品产生冲印痕迹的现象,与本发明相比,其不具有辅助调节结构,降低了该注塑模具的适用范围。
现有的注塑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传统注塑模具的成型组件采用固定式结构设计,从而使得传统注塑模具在不更换零部件的情况下,只可以注塑加工固定型号的塑料制品,从而降低了注塑模具的适用范围,令其无法灵活调节注塑模具的加工参数;同时传统注塑模具不具有辅助出料结构,当注塑模具完成塑料制品的加工操作后,需要使用者通过手动方式将其加工好的塑料制品取出,增加了其重复操作时的难度,同时传统注塑模具不具有升降式调节结构,令其无法进行组合式安装固定操作,降低了其使用时的灵活性,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注塑模具的成型组件采用固定式结构设计,从而使得传统注塑模具在不更换零部件的情况下,只可以注塑加工固定型号的塑料制品,从而降低了注塑模具的适用范围,令其无法灵活调节注塑模具的加工参数;同时传统注塑模具不具有辅助出料结构,当注塑模具完成塑料制品的加工操作后,需要使用者通过手动方式将其加工好的塑料制品取出,增加了其重复操作时的难度,同时传统注塑模具不具有升降式调节结构,令其无法进行组合式安装固定操作,降低了其使用时的灵活性,而提供一种方便重复使用的注塑模具。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方便重复使用的注塑模具,包括箱体底座、升降撑杆、箱体顶罩、固定托板与组合模具,所述箱体底座的上端外表面中部位置固定安装有组合模具,所述组合模具的侧边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两组固定卡角,所述升降撑杆固定安装在箱体底座的上端外表面靠近组合模具的两侧,所述固定托板固定安装在组合模具的内部,所述固定托板的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盒,所述固定托板的另一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移动卡板,且移动卡板的内侧内表面开设有两组第二滑槽,所述固定托板和移动卡板之间通过两组伸缩板活动连接,所述固定托板的内侧内表面开设有两组第一滑槽,所述固定托板的上端外表面活动安装有推料板,所述第二驱动盒的内侧内表面活动安装有两组移动推杆,且第二驱动盒通过移动推杆的一端与推料板对接固定,所述移动推杆的另一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限位卡盘,所述升降撑杆的上部内侧活动套接有内套杆,所述箱体顶罩固定安装在内套杆的上端外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晓娟,未经陈晓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09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线模组及终端
- 下一篇:一种医疗器械用清洗消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