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光电多能互补分布式供热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0989.7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0689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周策;张蕊;薛清元;苏鹏;王晓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1/02 | 分类号: | F24D11/02;F24D19/10;F03D9/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马龙 |
地址: | 130102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光 多能 互补 分布式 供热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光电多能互补分布式供热系统,包括双级压缩式热泵、太阳能集热器、风力致热器、蓄热器、板式换热器;双级压缩式热泵包括蒸发器、低压级压缩机、高压级压缩机、冷凝器、中间支路膨胀阀、中间冷却器、蒸发主回路膨胀阀;太阳能集热器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进出口连接,构成太阳能集热环路;风力致热器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进出口连接,构成风力致热环路;蓄热器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进出口连接,构成蓄热环路;冷凝器与板式换热器的进出口连接。本发明能够解决系统中太阳能、风能供热功率不稳定的问题,同时合理利用采暖峰谷电价,提高了整个供暖系统能源利用率,降低了供暖成本,提高了供热质量,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供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光电多能互补分布式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基本以热电厂和燃煤锅炉作为主要采暖手段,存在空气污染严重、能源利用效率低、集中供热管网发展滞后等限制因素,受国家严格管控。寻找清洁高效的供暖方式成为有效解决环境问题的必要举措。以一种高效环保的新型供暖方式作为现有供暖方式的替代或补充,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首要目标。目前我国大力推行煤改电政策,在电驱动热泵的基础上,引入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供热是替代燃煤采暖的较好方式。太阳能与风能具有可再生、绿色环保的优点,是清洁供暖的必然发展趋势。
在北方寒冷地区,风、光、电等新能源采暖方式目前都受到不同的技术限制。传统的空气源热泵往往会出现制热量不足、制热性能差以及室外蒸发器结霜等问题,制热性能系数多在1.5~2.5范围内波动,导致其在北方冬季应用受限;风力制热作为一种新型的风能利用方式,受到风能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影响,其供热功率也随之波动,可靠性低;太阳能供热与风力制热相同,具有间歇性和不稳定性的特性,同时受北方冬季气候条件影响,受日照时间短、光照强度小等限制条件约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光电多能互补分布式供热系统,针对清洁能源供热存在的问题,将风光电多种能源供热优化组合,利用空气源热泵联合太阳能集热器、风力致热器供暖,解决太阳能、风能的间歇性,不稳定性,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将双级压缩变频式空气源热泵、槽式太阳能集热器、风力致热器和蓄热器有机结合,解决系统中太阳能、风能供热功率不稳定的问题,同时合理利用采暖峰谷电价,提高整个供暖系统能源利用率,降低供暖成本,提高供热质量,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光电多能互补分布式供热系统,包括双级压缩式热泵、太阳能集热器、风力致热器、蓄热器、板式换热器;所述双级压缩式热泵包括蒸发器、低压级压缩机、高压级压缩机、冷凝器、中间支路膨胀阀、中间冷却器、蒸发主回路膨胀阀;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进出口连接,构成太阳能集热环路;
所述风力致热器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进出口连接,构成风力致热环路;
所述蓄热器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进出口连接,构成蓄热环路;
所述冷凝器与所述板式换热器的进出口连接;
所述蒸发器一端通过低压级压缩机、高压级压缩机与所述冷凝器的一端连接;所述蒸发器另一端通过所述蒸发主回路膨胀阀、中间冷却器与所述冷凝器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低压级压缩机、高压级压缩机之间连接有中间支路,所述中间支路一端与所述低压级压缩机、高压级压缩机之间的连接管路连通,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中间冷却器、中间支路膨胀阀与所述冷凝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供热系统的运行方法包括:
在日间光照与风力充足时,通过太阳能集热器和风力致热器制取热量满足用户热负荷,冗余热量储存至蓄热器;
在光照或风力不足时,通过蓄热器释放储存热量进行供暖,若同时蓄热器储热亦不足,启动双级压缩式热泵制热补充热量空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大唐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09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