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照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61019.9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252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平野富晴;村上友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F21S41/25 | 分类号: | F21S41/25;B60Q1/32;F21W102/00;F21W10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王礼华;毛威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照明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照明装置。其课题在于,实现所需要区域的照明,且抑制照明装置从车辆外面的突出尺寸,改善车辆美观。照明装置(1)包含光源单元(4),光源单元(4)设有光源(51),以及该光源(51)的光入射且经内部导光而射出的照射透镜(6)。照射透镜(6)面对在车辆局部、即侧反射镜(SM)的反射镜壳体(100)开口的开口部(102)安装,通过开口部(102)向车辆外部照射光。照射透镜(6)的透镜部(61)设有锤状部(67),使得入射到透镜部(61)的凹部(65)即第二入射部的光源(51)的光在锤状部(67)即第二反射部内面反射,使得反射的光从锤状部(67)的锥面即第二射出部射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照明车辆周围的照明装置,尤其涉及对照明汽车侧方的路面合适的车辆用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汽车安全驾驶,最好对汽车左右侧方区域进行照明,特别优选对左右侧方的路面进行照明。近年来,为了支援汽车驾驶,也提出了以下技术:利用配备在汽车上的照明装置对左右侧方的路面进行照明,同时,利用摄像装置对照明的路面进行摄像,并将拍摄的图像显示在监视器上,或者用于自动操舵。
另外,考虑在汽车左右侧反射镜上组装照明装置。例如,如图1(a)、(b)的平面图和侧面图所示,在汽车CAR的左右侧反射镜SM的局部,使得光照射方向朝下方,安装照明装置1,当照明装置1点亮时,向侧反射镜SM下方照射光,对包含侧反射镜SM的前后区域的汽车CAR的侧方路面进行照明。图示的照明区域A是概略形状的区域。另外,在该照明装置1中,作为照明光,也可使用红外光或近红外光。
在这样的照明装置中,相对安装在侧反射镜SM上的照明装置1的高度H,照明区域的前后、左右方向尺寸L大,因此,需要增大照明装置1的光照射角度。特别是在光源使用LED(发光二极管)等的半导体发光元件的照明装置中,由于发光元件的光照射角度受限,因此,很难增大光照射角度。
作为控制发光元件的光照射的技术,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通过扩散部件扩散多个近红外激光元件的光进行光照射的技术。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用非球面透镜构成照射发光元件的光的透镜、确保所需的光照射区域的技术。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16/163216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57996号公报
作为所述的安装在侧反射镜上的照明装置,可以考虑采用专利文献1,2的技术。但是,专利文献1的技术需要多个发光元件和扩散部件,照明装置的小型化变得困难的同时,成为高成本。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的技术在小型化、低成本化方面是有利的,但是,为了对广阔的区域进行光照射,为了使照射的光不被侧反射镜的局部遮光,需要使得透镜的大部分从侧反射镜的外面突出,从汽车外观美观方面考虑,不合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这种状况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实现所需要区域的照明、且能抑制从车辆外面的突出尺寸、改善车辆美观的车辆用照明装置。
本发明的车辆用照明装置构成为包含光源单元,所述光源单元设有光源,以及该光源的光入射且经内部导光而射出的照射透镜,所述光源单元面对车辆局部开口的开口部安装,通过该开口部向车辆外部照射光,所述照射透镜设有锤状部,使得入射的所述光源的光在该锤状部的锥面内面反射,使得反射的光从该锤状部的锥面射出。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形态,构成为在所述照射透镜的入射光部设有凹部,该凹部的内周面构成作为第一入射部,该凹部的内底面构成作为第二入射部,所述凹部的外周面构成作为第一反射部,所述照射透镜的射出光部的所述锤状部的下边缘面构成作为第一射出部,该锤状部的锤面构成作为第二反射部及第二射出部。并且,入射到所述第一入射部的光在第一反射部进行内面反射,从第一射出部射出,入射到所述第二入射部的光在第二反射部进行内面反射,从第二射出部射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10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