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采集人体血液的医疗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1148.8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14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翠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翠兰 |
主分类号: | A61B5/15 | 分类号: | A61B5/15;A61B5/1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采集 人体 血液 医疗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它涉及一种用于采集人体血液的医疗装置,该用于采集人体血液的医疗装置包括筒体、堵针和驱动件;筒体的一端设有连通内部的针头,筒体的底部设有连通内部的出液口,筒体的内部设有活塞,活塞上设有过孔;堵针的一端用于穿过过孔、且与驱动件连接,另一端可相对针头的针孔插拔、且在插入时与针孔密封配合;堵针上设有驱动部;驱动件用于在抽吸血液状态时驱动堵针从针孔内拔出,且通过驱动部带动活塞运动,以打开针孔和出液口,使针孔与出液口连通;且在注射血液状态时先驱动堵针的另一端插入针孔内,然后带动活塞闭合针孔和出液口。其中,本发明可以避免多次采集血样时反复对患者扎针,并且其动力成本较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采集人体血液的医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需要对血液进行监测和检测时,临床多采用静脉抽血和快速指尖末梢血来检测血样,通过针刺采血来实现检测的目的。其中,对于多数危重急症患者,为了解患者的病理信息和指导治疗、评估预后,一般需要多次抽血检测,但是反复抽取血样会损伤组织和血管,对部分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甚至造成穿刺点出血不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采集人体血液的医疗装置,其包括静脉留置体、活塞驱动装置7和抽吸装置9。静脉留置体具有针头1,针头1内设有前端开口的活塞通道34,采血活塞33穿入活塞通道34并与其可往复滑动配合。针头1内还设有毛细管通道2,活塞通道34的通道壁靠近前端开有过流通道4,过流通道4与活塞通道34前端开口的距离大于采血活塞33的长度。毛细管通道2前端通过过流通道4与活塞通道34连通。其中,活塞驱动装置7用于驱动采血活塞33沿活塞通道34往复运动。抽吸装置9用于抽吸毛细管通道2内的血液。
上述的用于采集人体血液的医疗装置在使用时,将针头1植入静脉,活塞驱动装置7驱动采血活塞33回撤,以将血液吸入活塞通道34,当采血活塞33退至过流通道4后侧,血液通过过流通道4进入毛细管通道2,然后抽吸装置9将毛细管通道2内的血液抽送至血样检测系统10。采血结束后,活塞驱动装置7驱动采血活塞33向前运动以封住活塞通道34的前端开口,抽吸装置9继续运行,直至毛细管通道2内的血液全部被抽出。
在上述示例中,由于需要设置活塞驱动装置7驱动活塞33往复运动,以抽吸血液或封住活塞通道34的前端开口;并且还需要设置抽吸装置9抽吸毛细管通道2内的血液,活塞驱动装置7和抽吸装置9的使用导致动力装置的数量较多,增加了成本,故急需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采集人体血液的医疗装置,主要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多次采集血样时反复对患者扎针,并且降低用于采集人体血液的医疗装置的动力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采集人体血液的医疗装置,包括筒体、堵针和驱动件;所述筒体的一端设有连通内部的所述针头,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连通内部的出液口,所述筒体的内部设有活塞,所述活塞上设有过孔;所述堵针的一端用于穿过所述过孔、且与所述驱动件连接,另一端可相对所述针头的针孔插拔、且在插入时与所述针孔密封配合;所述堵针上设有驱动部;所述驱动件用于在抽吸血液状态时驱动所述堵针从所述针孔内拔出,且通过所述驱动部带动所述活塞运动,以打开所述针孔和所述出液口,使所述针孔与所述出液口连通;且在注射血液状态时先驱动所述堵针的另一端插入所述针孔内,然后带动所述活塞闭合所述针孔和所述出液口;其中,所述筒体的底部还设有连通内部的进液口;所述用于采集人体血液的医疗装置还包括锁固机构,所述锁固机构用于对所述活塞上锁,以连接所述活塞与所述驱动件;或将所述活塞从所述驱动件上解锁。
可选的,所述锁固机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可活动地设置在所述驱动件上,所述连杆的一端设有勾部;所述活塞上设有卡槽,所述连杆用于运动至第一位置时带动所述勾部卡入所述卡槽,以对所述活塞上锁;和运动至第二位置带动所述勾部从所述卡槽脱出,以对所述活塞解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翠兰,未经王翠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11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