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提升凝液利用效率的装置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2499.0 | 申请日: | 202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3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徐龙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39/02 | 分类号: | C10B39/02;B01D3/06 |
代理公司: | 芜湖众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8 | 代理人: | 曹宏筠 |
地址: | 235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提升 利用 效率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用于提升凝液利用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凝液闪蒸罐、减温减压系统和低压蒸汽总管,低压蒸汽总管的输入端与减温减压系统的输出端相连,低压蒸汽由减温减压系统中向低压蒸汽总管中输送;该凝液闪蒸罐设置有第一气体输出端、第二气体输出端、凝液输出端,第一气体输出端与低压蒸汽总管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接,向低压蒸汽总管中供入低压蒸汽;第二气体输出端与负载支路管线相连,该负载支路管线与低压蒸汽总管之间设置有连通管道,且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第三调节阀,低压蒸汽总管中的低压蒸汽可经该连通管道向负载支路管线中进行补充;凝液输出端与低压蒸汽总管之间通过低压蒸汽凝液管道相连接,并在该低压蒸汽凝液管道末端设置有第二调节阀,凝液闪蒸罐中的低压蒸汽凝液由低压蒸汽凝液管道经第二调节阀进入低压蒸汽总管中。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凝液利用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压蒸汽凝液管道上沿低压蒸汽凝液进入所述低压蒸汽总管的方向依次设置有液位调节阀、第二三通管和所述第二调节阀,第二三通管的第二分支出水口处设置有凝液外排管,并与该凝液外排管固定连接,且凝液外排管上设置有截止阀,凝液闪蒸罐中的低压蒸汽凝液可依次经液位调节阀、第二三通管和第二调节阀进入所述低压蒸汽总管。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凝液利用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温减压系统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三通管,并于该第一三通管的第一主路入水口相连,所述第一气体输出端与第一三通管的第二主路入水口相连,并在所述第一气体输出端与第一三通管之间设置有第一调节阀,其中所述低压蒸汽总管的输入端与第一三通的分支出水口相连,所述凝液闪蒸罐中的低压蒸汽依次经第一调节阀、第一三通管进入低压蒸汽总管。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凝液利用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温减压系统包括有高压过热蒸汽管道、除盐水管道和减温减压器,该减温减压器的两个输入端分别与高压过热蒸汽管道以及除盐水管道的输出端相连接,减温减压器的输出端与第一三通管的第一主路入水口之间通过管道相连接,高压过热蒸汽和除盐水进入减温减压器后转化为低压蒸汽,经第一三通管进入所述低压蒸汽总管。
5.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凝液利用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压蒸汽总管上沿输水方向依次设置有第四调节阀和第五调节阀,使用低压蒸汽凝液时,关闭第四调节阀和截止阀,打开所述第二调节阀,凝液闪蒸罐中的低压蒸汽凝液依次经所述液位调节阀、第二三通管和第二调节阀进入所述低压蒸汽总管。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凝液利用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载支路管线上沿低压蒸汽出水方向依次设置有放空阀和所述连通管道,该连通管道设置于第五调节阀远离第四调节阀的一侧,可使低压蒸汽总管中的低压蒸汽可向所述负载支路管线中补充低压蒸汽。
7.一种提升凝液利用效率的方法,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一种用于提升凝液利用效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使用低压蒸汽凝液时,所述第四调节阀和截止阀关闭且第二调节阀打开,凝液闪蒸罐中的低压蒸汽凝液依次经液位调节阀、第二三通管和第二调节阀进入所述低压蒸汽总管;
反之,向所述负载支路管线中补充低压蒸汽时,可在开启放空阀并关闭第二调节阀后,依次开启所述第四调节阀、第五调节阀、第三调节阀,低压蒸汽总管中的低压蒸汽可向所述负载支路管线中补充低压蒸汽。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提升凝液利用效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液闪蒸罐的第一气体输出端输出的低压蒸汽,既可直接经第一三通管向低压蒸汽总管中输送,也可以关闭第一调节阀,使低压蒸汽直接向负载支路管线中输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249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