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高清卡口数据及事故风险的可变限速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63308.2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25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骅;宋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6Q10/04;G06Q10/067;G06Q50/26;G06N2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卡口 数据 事故 风险 可变 限速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高清卡口数据及事故风险的可变限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1)确定控制路段范围及高清卡口设置的位置,利用高速公路路段内现有的高清卡口或在高速公路路段内合理位置依次配套布设高清卡口、可变限速控制指示牌和微气象站;
2)利用路段发生事故前5~10分钟对应的高清卡口交通流数据、微气象站天气数据构建实时事故风险的二元logistic预测模型,预测交通流各位置处的交通事故发生概率;
3)判断当前时刻是否为可变限速控制周期的整数倍,若是,则对可变限速控制指示牌的可变限速值进行计算,否则,直接进入下一个交通流数据检测周期;
4)基于路段卡口获得的交通流数据判断当前时刻实测交通流运行状态是否达到可变限速控制停止条件,控制可变限速;
所述的二元logistic预测模型的表达式为:
式中,P(yi=1|xi)为xi处交通事故发生概率,β0+∑βkxki为效用函数,xki为交通流变量,β0为截距常数项,βk为变量xki系数;
效用函数的表达式为:
β0+∑βkxki=1.42+0.03*x1i-2443.29*x2i-334.22*x3i-5318.68*
x4i+3230.91*x5i+18758.55*x6i+0.15*x7i+0.02*x8i+0.19*x9i-0.14*x10i-0.13*x11i-0.06*x12i-0.08*x13i
式中,x1i为第一车道的流量时间分布均值,x2i为第二车道的流量时间分布均值,x3i为第三车道的流量时间分布均值,x4i为第一车道的流量时间分布方差,x5i为第二车道的流量时间分布方差,x6i为第三车道的流量时间分布方差,x7i为第一车道的速度时间分布均值,x8i为第二车道的速度时间分布均值,x9i为第一车道的速度时间分布方差,x10i为第二车道的速度时间分布方差,x11i为第三车道的速度时间分布方差,x12i为第三车道的速度极差,x13i为天气状态均值,所述的天气状态均值由微气象站所获取的天气数据中白天天气int的均值或夜间天气int的均值获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清卡口数据及事故风险的可变限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具体内容为:
利用AIMSUN对步骤2)中的二元logistic预测模型进行微观仿真,得到交通流仿真下各位置xi处的交通事故发生概率;针对不同交通流量获取目标限速值TVSL(xi,t)、速度变化周期Δt、可变限速值调整幅度ΔV的最佳参数组合;结合各位置xi处的交通事故发生概率选取事故风险最小的可变限速控制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清卡口数据及事故风险的可变限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位置xi的可变限速标志在t时刻的变化幅度ΔVSL(xi,t)的计算式为:
式中,ΔV为可变限速值调整幅度,TVSL为当前时刻位置xi可变限速指示牌的目标限速值;速度变化周期Δt为:
式中,flow为路段交通小时流量,
可变限速值调整幅度ΔV为15km/h。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高清卡口数据及事故风险的可变限速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前时刻位置xi可变限速指示牌的目标限速值的表达式为:
式中,TVSL(xi,t)为路段i在时刻t的当前时刻位置xi可变限速指示牌的目标限速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3308.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增强PP印刷性能的POE接枝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油脂四辊破碎机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