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区间时钟同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66189.6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7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6 |
发明(设计)人: | 赖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56/00 | 分类号: | H04W56/00;H04B7/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乐知新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4 | 代理人: | 周伟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区间 时钟 同步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小区间时钟同步的方法、装置及系统。该方法包括:首先,将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模块安装在一个设置有前传网传输接口(eCPRI)的远端射频单元(RRU)上,该远端射频单元根据精确时间协议(PTP),通过前传网传输接口把从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模块接收到的高精度基准时间同步到基带单元上;然后,基带单元再根据精确时间协议把该基准时间同步到没有安装全球定位信息接收模块的其他远端射频单元。如此,实现小区间各个远端射频单元的时钟同步。该方法将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模块安装在远端射频单元上,可以灵活部署在室外或者靠近窗边,天线的摆放更简单易行,可大大降低部署的复杂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区间时钟同步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蜂窝无线中,某一频段所覆盖一定地理面积叫做一个蜂窝小区(简称小区)。相邻的小区之间往往采用不同频段,而当用户终端在连接状态下从一个小区切换到另外一个小区时,必须确保整个蜂窝无线网络在小区间保持精准同步,这样才能保证用户终端的业务不会中断。
移动通信技术有两种双工通信模式:时分双工模式(Time-Division Duplex,TDD)和频分双工模式(Frequency-Division Duplex,FDD)。其中,TDD系统在同一频段进行信号收发,如果小区间未实现频率和相位同步,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收发互相干扰。要实现网络的频率和相位同步,一般都需要通过卫星定位系统的卫星信号和精确时间协议(PrecisionTime Protocol,PTP)协议来保证接入全网的频率和时钟同步。
目前常用的技术方案是:1)将卫星定位系统模块部署在基带单元(Base BandUnit,BBU),该方案部署复杂,对基带单元的单元要求较高,特别是对开放式无线接入网(Open Radio Access Network,O-RAN)构架中的通用服务器来说,对环境要求高,部署起来就更为复杂;2)将卫星定位系统模块部署在核心网(CN)上的时钟服务器上,该方案通过基带单元的时间信息是通过基带单元上的软件方法传递到FPGA加速卡,时间的精度会有影响,如果要解决精度问题又必须引入1588时钟服务器和和支持1588的交换机,增加了额外的开支。
为此,如何能简化卫星定位系统的部署,在不影响时钟同步的时间精度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节约服务器成本还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人创造性地想到在基带单元管辖的小区中选择一个设置有具有前传网传输接口(Enhanced-CPRI,eCPRI)远端射频单元上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模块来接收卫星信号中的高精度基准时间,并通过基带单元同步到其他远端射频单元上。由于远端射频单元的部署位置灵活,可以灵活部署在室外或者靠近窗边,天线的摆放要容易得多,可大大降低部署的复杂度。此外,将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模块,而不是在可编程硬件加速卡上安装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模块,还可以大大降低可编程硬件加速卡的面积和功耗。
基于以上发明思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区间时钟方法、装置及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一种小区间时钟同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设置有前传网传输接口和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模块的第一远端射频单元上执行以下操作:使用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模块接收卫星定位系统发送的基准时间;根据精确时间协议通过前传网传输接口将基准时间发送给基带单元以通过基带单元将基准时间同步到其他待同步的第二远端射频单元,第二远端射频单元包括具有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的远端射频单元和/或具有前传网传输接口的第二远端射频单元。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实施方式,在设置有前传网传输接口和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模块的第一远端射频单元上执行以下操作之前,该方法还包括:从设置有前传网传输接口的远端射频单元中确定一个远端射频单元作为第一远端射频单元;在第一远端射频单元上,安装和设置卫星定位系统接收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61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