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可视化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6344.4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497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罗坤;阳学;李梦婷;施亭亭;丁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拓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7 | 分类号: | G06F16/27;G06F16/25;G06F16/26;G06T17/00;G06Q10/06;G06Q50/26 |
代理公司: | 安徽中辰臻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75 | 代理人: | 刘朝琴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区块 生态环境 可视化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可视化控制方法以及系统,具体控制方法的步骤如下:S1:根据生态环境需要控制的类型设置不同类型生态环境的信息采集平台,每种信息采集平台在不同的采集区域设置信息采集站;S2:每一个区域链存储模块内设有多个区域块,每一个信息采集站采集的信息对应存储在一个区域块内;S3:控制系统中心上设有纹理编辑模块和数据库;S4:控制系统中心设有总控制台。该系统包括信息采集平台;区域链存储中心;控制系统中心。本发明能够将全国的生态环境实现三维可视化,可以及时明晰的看到生态环境情况,并根据监测的生态环境实时控制以及解决生态问题,达到智能化管理生态环境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可视化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与此同时工业化的发展也给环境带来的巨大的改变。而传统生态环境的控制上采用比较落后的人工环境监测方法,而且这种方法的实时性差,受自然条件的限制比较大,对于突发的环境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且处理,不利于宏观把握环境的变化情况。由于经济等因素我国目前还有很多地方使用传统的环境监测方法。在环境恶劣的地方种上植被,改善环境,但是植被的生长情况需要实时监控,对植被进行维护,但是地区偏远,使用人工维护,其成本开销较大,不利于环境的长期改善。根据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广泛调研、学习国内外生态环境监测、监管的经验,研究最新的科技手段,以智慧生态的建设理念为核心。将生态环境变成智能控制、可视化观测将变得十分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可视化控制方法及系统,能够将全国的生态环境实现三维可视化,可以及时明晰的看到生态环境情况,并根据监测的生态环境实时控制以及解决生态问题,达到智能化管理生态环境问题。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生态环境可视化控制方法,具体控制方法的步骤如下:
S1:根据生态环境需要控制的类型设置不同类型生态环境的信息采集平台,每种信息采集平台在不同的采集区域设置信息采集站,每一种信息采集平台对应一个区域链存储模块,信息采集平台内设有无线收发装置;
S2:每一个区域链存储模块内设有多个区域块,每一个信息采集站采集的信息对应存储在一个区域块内,并将所述区域链存储模块均设置在一个控制板上,控制板上设有无线收发模块,信息采集站将采集到的信息发送给无线收发模块,控制板将采集信息存储在区域块上,无线收发模块将采集信息发送给控制系统中心;
S3:控制系统中心上设有纹理编辑模块和数据库,纹理编辑模块和区域链储存模块发来的采集信息分别与数据库连接,纹理编辑模块从数据库接收地物分布数据并存入三维可视化计算模块,然后进行三维可视化显示;
S4:控制系统中心设有总控制台,每一个信息采集站处均设有一个生态环境控制台,控制总台发送控制信息给生态环境控制台进行生态环境控制。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态环境控制的类型包括自然天气控制、水资源合理开发控制、森林资源安全控制、自然灾害控制、土壤环境污染控制和生物资源控制。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信息采集站采集信息的方式包括固定摄像头拍摄、无人机采集、传感器传输、探测器探测、卫星采集、人工检测。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类型的所述信息采集平台根据地理环境将不同的生态环境类型设置在同一个信息采集站内进行信息采集,方便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管理和信息采集。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区域存储模块内的区域块个数大于相对应同一生态环境类型信息采集站个数,当每个信息采集站对应的区域块出现存储异常时,就会自动匹配多余的区域块进行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拓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拓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63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