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超导散热板及其制备方法、散热器及5G基站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6616.0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1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仝爱星;曾巧;刘金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嘉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B23P15/00;F28D15/02;H04Q1/02;H04W88/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314117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导 散热 及其 制备 方法 散热器 基站设备 | ||
1.一种热超导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超导散热板包括第一热超导区、第二热超导区及第一隔离阻断区;所述第二热超导区位于所述第一热超导区的上方;所述第一热超导区包括第一液相蒸发区及位于所述第一液相蒸发区上方的第一气相冷凝散热区,所述第一液相蒸发区及所述第一气相冷凝散热区内分布有相互连通的第一散热管路;所述第二热超导区包括第二液相蒸发区及第二气相冷凝散热区,所述第二气相冷凝散热区位于所述第二液相蒸发区的上方,所述第二液相蒸发区及所述第二气相冷凝散热区内分布有相互连通的第二散热管路;所述第一隔离阻断区位于所述第二液相蒸发区和所述第一气相冷凝散热区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液相蒸发区和所述第一气相冷凝散热区相隔离阻断,且所述第一隔离阻断区自所述第二液相蒸发区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第二液相蒸发区背离热源的一侧;所述第一液相蒸发区及第二液相蒸发区的底部均沿背热源的方向向上倾斜;所述第一散热管路和第二散热管路均为热超导散热管路,所述热超导散热管路内填充有传热工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超导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超导散热板还包括第三热超导区及第二隔离阻断区;所述第三热超导区位于所述第二热超导区的上方;所述第三热超导区包括第三液相蒸发区及第三气相冷凝散热区,所述第三气相冷凝散热区位于所述第三液相蒸发区的上方,所述第三液相蒸发区及所述第三气相冷凝散热区内分布有相互连通的第三散热管路;所述第二隔离阻断区位于所述第三液相蒸发区和所述第二气相冷凝散热区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三液相蒸发区和所述第二气相冷凝散热区相隔离阻断,且所述第二隔离阻断区自所述第三液相蒸发区的底部延伸至所述第三液相蒸发区背离热源的一侧;所述第三液相蒸发区的底部沿背离热源的方向向上倾斜;所述第三散热管路为热超导散热管路,所述热超导散热管路内填充有传热工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热超导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超导散热板的表面形态包括单面胀、双面胀、单面平及双面平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超导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超导散热板还包括无管路受热区,所述无管路受热区自所述第一热超导区的一侧向上延伸到所述第二热超导区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超导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超导散热板还包括第一备用管路,所述第一备用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一热超导区和第二热超导区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一隔离阻断区背离所述第二液相蒸发区的一侧,所述第一备用管路上设有压合区,通过所述压合区将所述第一备用管路封闭以将所述第一热超导区和所述第二热超导区相隔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超导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热超导散热板还包括第二备用管路,所述第二备用管路连接于所述第二热超导区和第三热超导区之间,且位于所述第二隔离阻断区背离所述第三液相蒸发区的一侧;所述第二备用管路上设有压合区,通过所述压合区将所述第二备用管路封闭以将所述第二热超导区和所述第三热超导区相隔离。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超导散热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离阻断区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液相蒸发区的高度,所述第二隔离阻断区的高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三液相蒸发区的高度。
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超导散热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1)采用轧制吹胀或成型焊接工艺将两块板材复合得到复合板式结构,在所述复合板式结构内形成至少包括所述第一散热管路及第二散热管路的呈多边形分布的管道,所述复合板式结构的一端设置有开口管路与所述第二散热管路相连通;
2)在所述开口管路上焊接一铝管;
3)通过所述铝管排出所述复合板式结构的管道内的不凝性气体并向所述管道内充注一定量的传热工质;
4)将所述开口管路压合,剪断带铝管的部分,对剪断口进行密封焊接;
5)在备用管路上的预定位置进行压紧封合以将所述第一热超导区与所述第二热超导区进行隔离阻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包括1060铝板和3003铝合金板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嘉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嘉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661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