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氮氧化物及PM值检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6739.4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03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琴;彭飞;蔡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法莱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15/00;G01D21/0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赵娜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氧化物 pm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氮氧化物及PM值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启动便携式检测仪,便携式检测仪执行自检程序后启动蓝牙、无线组网程序、定位程序和远程通信程序;便携式检测仪通过无线组网程序与无线NOX传感器、无线PM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建立数据连接,获取被测车辆对应的NOX值、PM值和温度数值;通过数学建模以及移动平均算法判断被测车辆的尾气排放是否达标;便携式检测仪获取实时定位数据;便携式检测仪通过OBD模块和CANBUS总线获取被测车辆在设定里程和时间内的NOX平均值;将获取的数据打包后通过远程通信程序上传到监测平台。本发明方便携带和操作,实时定位监控、盲区补报、实时采集燃油车的尾气排放的氮氧值;集成氮氧化物检测仪和PM值检测仪。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仪器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实现氮氧化物及PM值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破坏生态环境。作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多达上百种,主要有害物质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和细颗粒物PM等。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中国机动车环境管理年报》显示,全国重型汽车(主要包括中重型货车和大中型客车)排放的NOx(氮氧化物)和PM(细微颗粒物)都占到机动车排放总量的80%左右,而重型汽车中绝大部分是重型柴油车,只有少量的燃气汽车和汽油车。目前国内主要采用安装在马路上的遥感监测系统和汽车检测站来监控重型柴油车的尾气排放。但是,这两种装置都不能为政府和车厂获取重型柴油车的实时氮氧化物含量,无法实现针对性的指令和全局性的环境保护管控;并且这两种装置所获取的氮氧化物含量值只是瞬间静态值,并非柴油车行驶一定里程和时间内的平均值,不具备太多参考价值。
另外,目前市面现有的氮氧化物检测仪和PM值检测仪是分开的,只能单独检测,一台设备不能同时检测NOX值和PM值,而且检测仪器都是有线的、很笨重的,不方便执法人员携带和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实现氮氧化物及PM值检测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目前市面现有的氮氧化物检测仪和PM值检测仪是分开的,只能单独检测,一台设备不能同时检测NOX值和PM值,而且检测仪器都是有线的、很笨重的,不方便执法人员携带和操作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实现氮氧化物及PM值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启动便携式检测仪,便携式检测仪执行自检程序后启动蓝牙、无线组网程序、定位程序和远程通信程序;
S2,便携式检测仪通过无线组网程序与无线NOX传感器、无线PM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建立数据连接,获取被测车辆对应的NOX值、PM值和温度数值;通过数学建模以及移动平均算法判断被测车辆的尾气排放是否达标;
S3,便携式检测仪通过定位程序获取实时定位数据;
S4,便携式检测仪通过OBD模块和CANBUS总线获取被测车辆在设定里程和时间内的NOX平均值;
S5,将步骤S2-S4获取的数据打包后通过远程通信程序上传到监测平台。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步骤:
S6,便携式检测仪根据步骤S2-S4获取的数据生成检测报告并通过远程通信程序上传到监测平台。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步骤:
S7,便携式检测仪通过蓝牙将检测报告传输给蓝牙打印机进行打印。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步骤S5中便携式检测仪通过2G/3G/4G/5G/WiFi通信方式将打包后的数据上传到监测平台。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步骤S3中,便携式检测仪通过GPS/北斗定位程序获取实时经纬度和海拔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法莱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法莱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67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