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6876.8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29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苏韵鉴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八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6 | 分类号: | A61K36/9066;A61P31/22;A61K35/64 |
代理公司: | 广州永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78 | 代理人: | 劳觅 |
地址: | 51052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带状疱疹 中药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该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中药原料制成:瓜篓仁、瓜篓皮、红花、生甘草,白茅根、郁金、柴胡、黄芩、黄柏、丹参、马齿苋、龙胆草、板蓝根,蝉退、白芍和广木香。该组合物针对带状疱疹形成的病因和病机,利用多种中药的相互协同作用,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痛、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养肝健脾的功效,能从根本上治疗带状疱疹,而且不产生神经痛等后遗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以出现周围神经分布的群集疱疹和神经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因疱疹消退后仍有部分病毒潜伏在神经节内,导致被侵犯部位发生疼痛,称之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发生于老年人。带状疱疹的临床过程是多变的,通常在儿童和成年人中症状较轻,多数患者被感染的皮区都有出疹,约10~2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在病变需早期需及时有效治疗,否则可后遗持久的神经痛,其受累皮肤出现疼痛或持续性疼痛达3个月以上。
目前,西医治疗方法分为抗病毒治疗、糖皮质激素疗法、神经痛的治疗局部治疗、物理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治疗、颅神经受累治疗、儿童及青少年的带状疱疹、妊娠期带状疱疹的治疗、免疫缺陷患者的带状疱疹治疗、对抗病毒药物耐药的带状疱疹的治疗。常用的抗疱疹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和泛昔洛韦,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持续性、剧烈的疼痛常需服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癫痫药、麻醉性镇痛剂等。上述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均能缓解疼痛,消除临床疱疹症状,但是西药治疗存在疗程长、损害肝肾,副作用大,治疗费用昂贵,而且患者容易产生神经痛后遗症和治愈后容易复发等缺点。
带状疱疹属中医学“缠腰火丹”、“蛇串疮”等范畴。中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情志内伤,肝失条达,损伤脾气,脾失健运,饮食失调,导致肝脾不和,气滞湿郁,化热化火循经外发,湿热毒火外伤于肌肤而致。初起多为湿热困阻于肌肤;中期为湿毒火盛,灼伤肌肤;晚期为火热伤阴,经络阻滞,余毒未尽。中医治疗带状疱疹采用辨证治疗,一是以活血化瘀,二是祛邪通络法,三是扶正法。采用的药物有安神药、虫类通络药以及针对兼证及发病部位的用药。目前,采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但是中药种类和制备药物的方法各不相同,治疗效果也是各有优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针对带状疱疹形成的病因和病机,利用多种中药的相互协同作用,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止痛、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养肝健脾的功效,能从根本上治疗带状疱疹,而且不产生神经痛等后遗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以下中药原料制成:瓜篓仁、瓜篓皮、红花、生甘草,白茅根、郁金、柴胡、黄芩、黄柏、丹参、马齿苋、龙胆草、板蓝根,蝉退、白芍和广木香。
进一步地,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瓜篓仁15~40份、瓜篓皮15~40份、红花3~20份、生甘草3~20份、白茅根3~40份、郁金3~20份、柴胡3~50份、黄芩3~40份、黄柏3~40份、丹参3~30份、马齿苋3~50份、龙胆草3~40份、板蓝根3~40份、蝉退3~40份、白芍3~40份、广木香3~40份。
进一步地,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瓜篓仁30份、瓜篓皮30份、红花10份、生甘草12份、白茅根30份、郁金10份、柴胡30份、黄芩10份、黄柏12份、丹参12份、马齿苋15份、龙胆草12份、板兰根12份、蝉退10份、白芍15份、广木香10份。
进一步地,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原料制成:瓜篓仁15份、瓜篓皮15份、红花3份、生甘草3份、白茅根3份、郁金3份、柴胡3份、黄芩3份、黄柏3份、丹参3份、马齿苋3份、龙胆草3份、板蓝根3份、蝉退3份、白芍3份、广木香3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八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八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68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