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室内全景影像逆向建模融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67066.4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8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罗再谦;向煜;黄志;刘寓;张俊;刘颖;华媛媛;韩熙;朱勃;张彦;曹欣;王军涛;王永刚;李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73 | 分类号: | G06T7/73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00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室内 全景 影像 逆向 建模 融合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室内全景影像逆向建模融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室内不同位置点设置相机,对室内进行拍摄得到全景图像并构建相机成像球面投影模型;S2:选取室内地面的第一特征点,并计算第一特征点在相机成像球面投影模型中的空间坐标;S3:选取第一特征点垂直线上的第二特征点,并计算第二特征点在相机成像球面投影模型中的的空间坐标;S4:基于室内空间的几何规则性,利用特征点的空间坐标进行室内对应位置点的空间模型构面;S5:统一室内不同位置点的空间模型的坐标系并进行拼接,得到室内全景空间模型。本发明采用全景特征点还原室内空间模型,将极大缩减构建模型所需的数据量,处理速度快,易于网络发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全景影像逆向建模融合方法。
背景技术
深度全景技术是目前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热门研究方向,它的目标是构建真实世界对象的数字化表示,并在设备上显示出来,该技术将三维重建技术与全景技术结合起来,在全景中加入深度信息,能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深度全景相较于传统全景,具有深度信息,可展现立体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支持深度数据应用,例如量测、模拟人的行走、AR/VR应用,为数字城市提供数据支撑。前景十分广阔。目前国内外已有谷歌、腾讯、贝壳如视、白犀牛等厂商提供了深度全景技术方案。深度全景技术进入发展的黄金期,以深度全景技术为基础的应用产品,发展前景有着很大的想象空间。
然而,国内外现有深度全景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使用深度相机采集RGB-D数据,使用深度数据进行三维建模,然后将彩色影像作为纹理映射到模型上,该方法需要密集采集作业空间的RGB-D数据,即想要获得效果比较好的全景模型,需要非常大的数据量,导致数据处理时对计算机的处理性能要求较高,处理较慢,不具普遍适用型,且模型有锯齿和空洞产生;另外也有使用倾斜摄影技术采用双目测量方法对深度数据进行获取,该方法也需要连续拍摄大量重叠图片,与深度相机建模方法有着相同的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构建室内深度全景图像低精度和低速度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室内全景影像逆向建模融合方法,基于室内空间几何规则性,采用定点旋转拍摄空间一周的图片,数据量小,处理速度快,无空洞和锯齿产生,可展现完美的模型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室内全景影像逆向建模融合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在室内不同位置点设置相机,对室内进行拍摄得到全景图像并构建相机成像球面投影模型;
S2:选取室内地面的第一特征点,并计算第一特征点在相机成像球面投影模型中的空间坐标;
S3:选取第一特征点垂直线上的第二特征点,并计算第二特征点在相机成像球面投影模型中的空间坐标;
S4:重复步骤S2、S3,直至计算出室内空间立面所有特征点,基于室内空间的几何规则性,对室内空间中每一个立面,顺次连接其特征点完成构面,实现室内不同位置点的空间模型构建;
S5:统一室内不同位置点的空间模型的坐标系并进行拼接,得到室内全景空间模型。
优选的,还包括:
S6:在室内全景空间模型中,将全景照片作为纹理,根据特征点的空间坐标,依据视点位置动态映射到室内全景空间模型上;同时,在单位置点的空间模型中,以室内全景空间模型为支撑,对单位置点的球面模型上任意点,动态计算对应点的深度数据。
优选的,所述相机成像球面投影模型的建立为:
以全景图像的球心O点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经过原点与室内地面垂直的轴为Y轴;经过球心与室内地面平行的轴为Z轴;经过球心与室内地面平行且与Z轴垂直的轴为X轴;
则模型上任意一点P(x,y,z)的空间坐标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706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