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废弃混凝土制作的再生骨料及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7157.8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5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梁冠军;尤超;安静;张涛;李西;张瑞;林祖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18/02 | 分类号: | C04B18/02;C04B20/02;C04B18/16 |
代理公司: | 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 32305 | 代理人: | 刘林 |
地址: | 239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废弃 混凝土 制作 再生 骨料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废弃混凝土制作的再生骨料,包含以下各成分的重量份的组成:5mm‑15mm混凝土骨料450份‑500份、15mm‑30mm混凝土骨料250份‑350份、TRC材料190份‑278份、掺和料225份‑325份、添加剂90份‑150份和水120份‑160份,在对废弃混凝土进行制作再生骨科的过程中,对破碎出的骨料进行筛选、除砂和清洗处理,使得骨料表面得以清洁处理,从而在建筑体在制作的过程中保证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紧密性和强度,在再生骨料的再加工过程中掺入多组掺和料和添加剂,可以有效的提高制成品的整体强度,并通过内置的TRC材料可以提高再生骨料成品砌块的坚硬程度,并且所采用的材料均为废气材料,这样实现了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的目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弃混凝土再利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废弃混凝土制作的再生骨料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混凝土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作为混凝土重要原材料的粗细骨料出现了明显不足,因此将数量庞大的废旧混凝土进行合理的回收利用,这样既解决了天然原生粗细骨料缺少的问题,又节省了废旧混凝土处理费用,并有利于环境保护,对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建筑垃圾排放量逐年增长,可再生组分比例也不断提高,但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被运往郊外或城市周边进行简单填埋或露天堆存,这不仅浪费了土地和资源,还污染了环境;另外,随着人口的日益增多,建筑业对砂石骨料的需求量不断增长。长期以来,由于砂石骨料来源广泛易得,价格低廉,被认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材料因而随意开采,从而导致资源枯竭,山体滑坡,河床改道,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生产和利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的对于废弃混凝土制作再生骨科的过程中存在以下的问题:(1)再生骨科制作建筑体时内部的成分较为单一,导致制成的建筑体强度达不到要求,容易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裂缝;(2)废弃混凝土制作的再生骨料的制作和处理方式较为简单,骨科表面的处理效果不佳,容易导致再生骨科在再制的过程中强度较差,影响再生骨科建筑体的强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利用废弃混凝土制作的再生骨料及制作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再生骨科提取的清洁度并通过改进加工方法提高再生骨科成品的强度,实现了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的目标。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用废弃混凝土制作的再生骨料,包含以下各成分的重量份的组成:5mm-15mm混凝土骨料450份-500份、15mm-30mm混凝土骨料250份-350份、TRC材料190份-278份、掺和料225份-325份、添加剂90份-150份和水120份-160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包含以下各成分的重量份的组成:8mm混凝土骨料475份、23mm混凝土骨料300份、TRC材料245份、掺和料275份、添加剂120份和水140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混凝土骨料通过废弃混凝土破损提取得到且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TRC材料选用适量的非连续的短纤维或连续的长纤维作为增强材料且呈网状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掺和料选用活性矿物掺合料。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活性矿物掺合料采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沸石粉和硅灰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添加剂采用萘系高效减水剂,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和脂肪族高效减水剂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
所述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滁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71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