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通信卫星间协同计算的业务请求分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67261.7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847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亚生;任智源;窦志斌;程文驰;何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H04B7/195;G06F16/901;G06N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68 | 代理人: | 刘秀珍 |
地址: | 0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通信卫星 协同 计算 业务 请求 分配 方法 | ||
1.一种基于通信卫星间协同计算的业务请求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预设的基于业务请求的有向无环图DAG及基于低轨通信卫星网络的加权时间扩展图WTEG之间的映射规则,生成业务请求对应的多个映射结果;
根据二值粒子群优化算法,从所述多个映射结果中获取最优的映射结果;
假设粒子群规模为U,同时I表示群体最大迭代次数,则第i次迭代过程中第u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表达式分别如式(1)及式(2)所示:
式(1)中,式(2)中,当i<I时,粒子u首先通过跟踪其历史最优位置pubest和整个粒子群的历史最优位置gbest更新其速度,如式(3)所示,
其中,μ为惯性权重,γ1、γ2为加速因子,β1、β2为均匀分布于区间[0,1]的随机数;随后跟踪速度方向按照式(4)更新其位置,
式(4)中,表示数值向上取整运算,表示两个矩阵的元素之间的置换操作,具体过程是找出中数值最大的元素索引作为待置换位置,根据公式的约束条件计算中与待置换位置进行置换操作的元素索引,完成置换操作,通过式计算其适应度值;
将适应度值定义为当前粒子映射结果的业务请求处理总时延,将表达式
分为最后一项业务请求的计算时延和前项业务请求的累积处理时延运用递归原理,最终计算得到粒子的适应度值,即所述多个映射结果中最优的映射结果,其中,表示ωi在加权时间扩展图WTEG中映射的最后一个节点,表示ωl在加权时间扩展图WTEG中映射的第一个节点,T(X)为业务请求处理总时延;
根据所述映射结果,将所述业务请求分配至各个通信卫星;
所述映射规则的创建过程包括:
采用表达式Φ=(Ω,Γ)作为有向无环图DAG的数学模型,其中,Ω={ω1,...,ωl}为业务请求节点集合,构成Φ的业务请求集群;Γ为边集合,表示业务请求间的依赖关系;Φ为单起点、单终点的数学模型,即ω1为业务请求起点,ωl为业务请求终点,其余为中间业务请求节点;其中,业务请求ωi由元组{εi,ηi,Di}表征,其中,εi为计算复杂度系数,表征执行业务请求ωi耗费计算资源的程度;ηi为数据缩放因子参数,反映执行业务请求ωi过程中对输入数据量放大与缩小的过程;Di表示ωi的输入数据量,定义Θ↑(ωi)={ωj|(ωj,ωi)∈Γ}表示业务请求ωi的先驱节点集合,则Di可通过式求得,其中,Dj和ηj属于表征服务功能ωj的元组;
采用表达式N=(NT,ET,Graph)作为加权时间扩展图WTEG的数学模型,其中,NT为加权时间扩展图WTEG的节点集合,ET为加权时间扩展图WTEG的边集合,Graph为加权时间扩展图WTEG的时延权重组合矩阵,其中,表示相邻时隙q与q+1间所有边的权重,表示时隙q内所有边的权重;
制定Ω至NT的映射规则,包括:
根据表达式将业务请求起点映射至业务请求发起通信卫星,将业务请求终点映射至结果接收通信卫星;将中间业务请求节点映射至任意通信卫星,由于业务请求之间不可分割,故每个业务请求都需要分配到单颗低轨通信卫星上计算,但受计算过程影响,存在业务请求被缓存到下一时隙的现象,此时业务请求经过虚拟缓存链路到达下一时隙的副本节点,因此,任意业务请求ωi∈Ω会被映射至NT中同一通信卫星的ρi+1个副本节点,ρi为自然数,ρi为由业务请求ωi计算引起的跨时隙数目;
制定Γ至P的映射规则,包括:
根据表达式Z((ωi,ωj))=Path(B(ωi)e,B(ωj)s),将有向无环图DAG任意边映射为加权时间扩展图WTEG节点集合B(ωi)中最后一个节点B(ωi)e到加权时间扩展图WTEG节点集合B(ωj)第一个节点B(ωj)s之间的最短路由用Path(B(ωi)e,B(ωj)s)表示,路由中包含的边序列即为边(ωi,ωj)的映射结果,其中,鉴于低轨通信卫星网络的动态特性,加权时间扩展图WTEG的部分节点之间无连通路由,因此,(ωi,ωj)的映射需满足表达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726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内容感知GAN的对抗样本生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化工废液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