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止旋风除尘器锥体部位出现二次扬尘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67306.0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53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钟华;张兵;梁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天顺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103 | 分类号: | B04C5/103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李素红 |
地址: | 238100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旋风 除尘器 锥体 部位 出现 二次 扬尘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防止旋风除尘器锥体部位出现二次扬尘的方法,包括一种防止旋风除尘器锥体部位出现二次扬尘装置,装置包括旋风除尘器本体和内筒体,旋风除尘器本体上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进尘管,旋风除尘器本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圆锥体,圆锥体的内部固定连接内筒体,圆锥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出尘管,旋风除尘器本体的上端连接有出风口。本发明在圆锥体的内部设置有内筒体,螺旋叶片导流,能够增加上升气体螺旋上升离心力,上升气流带起的尘粒在移动过程中被螺旋叶片拦截一部分,上锥体的开口缩小,内壁起到辅助拦截尘粒的作用,再通过锥形盖板,进行二次拦截,避免二次扬尘的情况发生,锥形盖板通过支撑杆固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旋风除尘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防止旋风除尘器锥体部位出现二次扬尘的方法。
背景技术
旋风除尘器是由进气管、排气管、圆筒体、圆锥体和灰斗组成。旋风除尘器的中心气流,在锥体部分产生了扭曲,俗称“摆尾”,这种现象在工程上一种广泛的解释是在圆锥的底部下旋的外旋流和上旋的内旋流相互重叠,旋转气流中心受非平衡的力和力矩的作用,使得内旋流的中心偏离了装置的集合中心,中心气流扭曲的强度由下至上逐渐减弱,形成不对称的涡流,造成两侧压力不同形成了气流横向运动的动力,最终使气柱偏离中心。对于粉尘最集中的区域,锥体排尘口,偏心的气流会触及器壁从而将已分离的粉尘颗粒扬起,形成排尘口处的二次扬尘现象。
中国专利CN206184610U公开了一种套筒式旋风除尘器,主要由进气管、出气管、筒体、锥体、灰斗和套筒组成;其特征在于:旋风除尘器的筒体一侧设置进气口,除尘器的筒体上方设置出气管,除尘器的筒体下方连接锥体,锥体下端连接灰斗,除尘器的筒体和锥体的连接处设置一个套筒,套筒沿着锥体设置到锥体下端连接灰斗。气体从进气管进入,粉尘颗粒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到筒体壁,并沿着筒体下落一直到锥体部位,由于套筒的作用,粉尘不会由于气体的作用而脱离锥体壁,成为二次扬尘。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锥体与筒体的连接处增设套筒,有效减少二次扬尘的产生,提高旋风除尘器的效率。
该申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但是该申请中套筒结构简单,气体在下移到锥体部位时,部分尘粒会汇集到套筒内,不能再次过滤,气体上移的过程中,带出尘粒,形成二次扬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防止旋风除尘器锥体部位出现二次扬尘的方法,在圆锥体的内部设置有内筒体,螺旋叶片导流,能够增加上升气体螺旋上升离心力,上升气流带起的尘粒在移动过程中被螺旋叶片拦截一部分,上锥体的开口缩小,内壁起到辅助拦截尘粒的作用,再通过锥形盖板,进行二次拦截,避免二次扬尘的情况发生,锥形盖板通过支撑杆固定,锥形盖板在上下两股气流的推动下抖动,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伸缩,下侧板带动支撑杆上下晃动,可以防止锥形盖板上有灰尘沉积,从而避免内旋气体上升时出现扬尘,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天顺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天顺环保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730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旋风除尘器排气管压力损失补偿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高纬度多功能日光温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