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物联网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7475.4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6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李惠刚;文天琦;杨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泰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G06F21/55;G06F21/60;G06F21/62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张悦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网络 信息 安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网络信息安全系统,通过将设备ID采集模块A与通讯网络模块连接用于采集与通讯网络模块连接的设备ID;设备ID采集模块B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用于采集在数据处理模块中读取数据的设备ID;ID比对服务器连接有授权ID存储模块,且授权ID存储模块内存储有感应器件的ID,ID比对服务器能够对设备ID采集模块A所采集的设备ID和设备ID采集模块B所采集的设备ID分别与授权ID存储模块内存储的感应器件的ID进行比对,比对结果不匹配时D比对服务器能够控制通讯网络模块禁用不匹配的ID所对应的设备,从而实现能够禁用其他未授权的设备防止其入侵获取网络层和应用层中数据信息,可提高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的信息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信息安全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联网网络信息安全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
物联网典型体系架构分为3层,自下而上分别是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的核心能力,是物联网中关键技术、标准化、产业化方面亟需突破的部分,关键在于具备更精确、更全面的感知能力,并解决低功耗、小型化和低成本问题。网络层主要以广泛覆盖的移动通信网络作为基础设施,是物联网中标准化程度最高、产业化能力最强、最成熟的部分,关键在于为物联网应用特征进行优化改造,形成系统感知的网络。应用层提供丰富的应用,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信息化需求相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的应用解决方案,关键在于行业融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低成本高质量的解决方案、信息安全的保障及有效商业模式的开发。
但是物联网在实际应用中,容易被他人入侵获取网络层和应用层中数据信息,会导致信息泄露,极易被不法分子所窃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禁用其他未授权的设备防止其入侵获取网络层和应用层中数据信息。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物联网网络信息安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设备ID采集模块A、设备ID采集模块B、ID比对服务器和异常报警模块,所述感知层包括一种及以上种感应器件;所述网络层包括通讯网络模块;所述应用层包括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感应器件采集数据后通过通讯网络模块将数据传递至数据处理模块,所述设备ID采集模块A与通讯网络模块连接用于采集与通讯网络模块连接的设备ID;所述设备ID采集模块B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用于采集在数据处理模块中读取数据的设备ID;所述ID比对服务器连接有授权ID存储模块,所述授权ID存储模块内存储有感应器件的ID,所述ID比对服务器用于对设备ID采集模块A所采集的设备ID和设备ID采集模块B所采集的设备ID分别与授权ID存储模块内存储的感应器件的ID进行比对;所述异常报警模块与ID比对服务器连接用于在设备ID采集模块A所采集的设备ID和设备ID采集模块B所采集的设备ID分别与授权ID存储模块内存储的感应器件的ID比对不匹配时发出提示,同时ID比对服务器能够控制通讯网络模块禁用不匹配的ID所对应的设备。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异常报警模块包括报警灯和蜂鸣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设备ID采集模块A包括服务器A和数据存储模块A,所述服务器A分别与数据存储模块A连接和通讯网络模块连接,所述服务器A能够读取与通讯网络模块连接的设备ID数据并且形成日志文件A后存储到数据存储模块A中,所述数据存储模块A与ID比对服务器连接,且ID比对服务器能够读取数据存储模块A中的日志文件A。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设备ID采集模块B包括服务器B和数据存储模块B,所述服务器B分别与数据存储模块B和数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服务器B能够读取与数据处理模块连接的设备ID数据并且形成日志文件B后存储到数据存储模块B中,所述数据存储模块B与ID比对服务器连接,且ID比对服务器能够读取数据存储模块B中的日志文件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泰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甘肃泰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74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