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覆铜板用胶液、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67479.2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186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广元;李永平;钟英雄;谢长乐;焦志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州致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9J11/04;C09J11/06;C08G59/56;H05K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456561 河南省安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铜板 用胶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覆铜板用胶液、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覆铜板用胶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环氧树脂80‑100份,固化剂15‑35份,促进剂0.05‑0.15份,阻燃剂10‑30份,无机填料60‑80份,界面结合剂0.1‑0.2份和溶剂90‑110份。利用本发明覆铜板用胶液制备的覆铜板阻燃性能够达到UL94V‑0要求,同时覆铜板具有良好的热可靠性、低吸水性以及较低的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综合性能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覆铜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覆铜板用胶液、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为顺应世界环保潮流及绿色法规,无卤素(Halogen-free)为当前全球电子产业的趋势,世界各国及相关电子大厂陆续对其电子产品,制定了无卤素电子产品的产量时程表。欧盟的有害物质限用指令(Restric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RoHS)实施后,包含铅、镉、汞、六价铬、聚溴联苯与聚溴二苯醚等物质,已不得用于制造电子产品或其零组件,使印制线路板不但要求无卤化,同时要满足无铅化制程要求。
常规无卤板材常使用DOPO改性的环氧树脂或者添加磷腈等含磷阻燃剂,以使其满足UL94V-0要求。同时,固化剂一般使用Dicy固化,其耐热性能低,吸水率大,Z-CTE值大,导致基板的介电损耗在0.018(1MHz)以上;此外,常规的阻燃剂溶解性差存在与主体树脂产生相分离等情况,从而限制了其在无铅制程与高端产品上的应用。
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覆铜板用胶液、覆铜板及其制备方法,利用该覆铜板用胶液制备的覆铜板阻燃性能够达到UL94V-0要求,同时覆铜板具有优异的热可靠性、低吸水性以及较低的介电常数与介电损耗。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覆铜板用胶液,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环氧树脂80-100份,固化剂15-35份,促进剂0.05-0.15份,阻燃剂10-30份,无机填料60-80份,界面结合剂0.1-0.2份和溶剂90-110份。
在本发明中,所述固化剂包括酚醛类固化剂和胺类固化剂。进一步地,所述固化剂中酚醛类固化剂与胺类固化剂的质量配比可以为(10-30):5;其中,所述酚醛类固化剂可以选自酚醛树脂和双酚A型酚醛树脂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双酚A型酚醛树脂;所述胺类固化剂可以选自二氨基二苯砜和双氰胺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双氰胺。即,本发明优选的固化剂包括双酚A型酚醛树脂和双氰胺,且双酚A型酚醛树脂与双氰胺的质量配比为(10-30):5。
在本发明中,所述阻燃剂可以包括磷系阻燃剂和氮系阻燃剂中的至少一种;其中,所述磷系阻燃剂可以选自磷酸甲苯二苯酯、磷酸三氯丙基酯、DOPO、六苯氧基环三磷腈和改性二苯基磷酸酯的至少一种,优选地,所述改性二苯基磷酸酯为联苯二酚双二(2,6-二甲基苯基)磷酸酯;进一步地,所述联苯二酚双二(2,6-二甲基苯基)磷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在保护气氛下,将三氯氧磷和4,4-二羟基联苯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反应,随后加入2,6-二甲基苯酚继续反应;所述氮系阻燃剂可以选自三聚氰胺和三聚氰胺磷酸盐中的至少一种。
更具体地,所述联苯二酚双二(2,6-二甲基苯基)磷酸酯的制备方法包括:在保护气氛下,将30-35g的三氯氧磷和15-20g的4,4-二羟基联苯混合并升温至70-80℃,随后加入0.08-0.012g的催化剂,继续升温至110-120℃,反应3-4h后,再加入48-52g的2,6-二甲基苯酚,在120-150℃下反应3.5-4.5h后,去除2,6-二甲基苯酚,得到粗产品;进一步地,对所述粗产品经过碱洗和重结晶,得到联苯二酚双二(2,6-二甲基苯基)磷酸酯;其中,催化剂为无水三氯化铝。
研究发现:引入联苯二酚双二(2,6-二甲基苯基)磷酸酯作为阻燃剂,特别有利于克服相分离问题,进而达到提高产品的介电性能等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州致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林州致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747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联网网络信息安全系统
- 下一篇:一种以太网通信协议栈系统及实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