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刺穿组织的外科器械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8339.7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15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19 |
发明(设计)人: | 张谋成;胡雅芳;高楷峻;郭良奇;朱纪云;严志龙;张志平;谢建明;殷永芳;杨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叶桂萍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刺穿 组织 外科 器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刺穿组织的外科器械,包括有外部构件,该外部构件用于限定纵轴并具有外周壁;内部构件,该内部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外部构件内,该内部构件包括邻近外部构件远端的穿孔构件;内部构件能相对外部构件于纵向方向移动,并在穿孔构件至少部分地从外周壁暴露的状态下能实现通过组织的穿刺;内部构件在相对外部构件于远离外部构件远端的方向移动时,活动件能至少局部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从而实现弹性膜的撑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活动件至少局部发生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形变,从而实现弹性膜的撑开,从而形成类似“气囊或是球囊”的结构,从而起到将用于刺穿组织的外科器械固定在患者体壁上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创外科手术的外科器械,例如内镜或腹腔镜手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刺穿组织的外科器械如穿刺器。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是目前临床开展应用最为广泛的微创手术方式。手术中使用腹腔镜穿刺器经皮肤刺透人体体壁(胸、腹、腰等部位),将穿刺器的鞘管前端留置于腹腔、胸腔或后腹腔等体腔内,再通过穿刺鞘管内的通道置入手术器械对上述体腔内的组织器官进行相应手术操作。腹腔镜穿刺器是该手术中必须使用的器械,现有的腹腔镜穿刺器鞘管刺入体腔后无有效固定装置,穿刺鞘管在手术过程中经常出现脱出体外和深入体内的情况。穿刺器鞘管置入过深有损伤脏器风险,可导致腔镜视野受到遮挡并使手术器械操作困难,如各类钳、夹、超声刀头及持针器等无法打开;穿刺器鞘管频繁脱出使术者不得不重复穿刺放置套管,严重影响手术进度与质量并加重患者创伤。此外,腹腔镜手术中需向人体体腔内充入二氧化碳气体,使体腔扩张以便于手术器械操作。由于目前使用的穿刺器鞘管与体壁穿刺通道间可存在较大缝隙,这易导致腔内气体泄漏。气体大量外漏可使体腔失压塌陷,严重干扰手术操作;外溢的气体进入皮下疏松脂肪组织间隙还可形成广泛皮下气肿,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目前临床应用最多的穿刺器鞘管固定措施是皮肤缝线法,即通过在穿刺部位皮肤缝线后将线穿过穿刺器管壁上预设的侧孔后将缝线打结从而使穿刺器鞘管固定的方法。这种固定方式简单便捷,可切实防止鞘管脱出,但是无法解决鞘管置入过深和气体外漏的问题。针对腹腔镜手术所用穿刺器缺乏完善固定措施的现状,不同研究者设计了多种具有固定作用的穿刺器辅助固定结构或装置。如一专利号为ZL201520070627.4(授权公告号为CN20442812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腹腔镜穿刺套管固定座》该固定座包括弹性橡胶固定盘可套于穿刺器鞘管外,使用时利用橡胶材料的弹性收紧作用使盘与鞘管相对固定,而盘底与人体体壁穿刺处皮肤通过缝线而固定。或是采用类似这种体外固定法如一专利号为ZL201420300864.0(CN20391502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一种腹腔镜穿刺器定位卡环》其公开了以螺栓实现穿刺器鞘管与其外固定装置间的相对固定,这种体外固定法的设计可以起到一定防止穿刺器鞘管置入过深和/或脱出的效果,但在实际手术操作中穿刺器鞘管反复受扭转和推拉力作用,鞘管与其外套的固定装置仍然有较大的松脱风险,而且外套固定装置必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穿刺器鞘管转动角度,干扰了手术器械操作,这在相对深远狭小的体腔如后腹腔器械操作时尤为显著。为此,一专利号为 ZL201520146655.X(授权公告号为CN20458144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腹腔镜防脱止血穿刺器》该穿刺器进入腹腔后,通过充气/液口向充气/液管道充入气体或液体,使球囊膨胀,达到固定器械的目的;该穿刺器在进入腹腔后还需要通过充入气体或液体才能使得球囊膨胀,在穿刺器上设置充气/液口以及充气/液管道不仅容易造成穿刺器的穿刺器鞘管直径变得更粗,同时带球囊的穿刺器的制造成本以及使用成本均较高,为此需要对现有穿刺器作进一步地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第一医院,未经宁波市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83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