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驱油用非均相粘弹性颗粒溶液阻力系数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8350.3 | 申请日: | 2020-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95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赵方剑;侯健;杜庆军;刘永革;周康;韦贝;王惠宇;翟明昆;吴德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N11/08 | 分类号: | G01N11/08 |
代理公司: | 济南竹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0 | 代理人: | 吕利敏 |
地址: | 266580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油用非 均相 粘弹性 颗粒 溶液 阻力 系数 测试 系统 方法 | ||
一种驱油用非均相粘弹性颗粒溶液阻力系数测试系统,在压力实验腔包括套筒、压杆,所述套筒和压杆轴向配合在所述套筒内形成模拟实验腔,在所述模拟实验腔内设置有容纳实验液体区和用于模拟实验地层的毛细管区,在所述毛细管区内设置有多根毛细管和用于固定毛细管、密封毛细管与套筒壁之间缝隙的橡胶圈,套筒的一端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流动通道。本发明把模拟地层水和模拟地层水配制好的非均相粘弹性颗粒溶液倒入套筒中,使压杆把溶液压过毛细管,分别记录模拟地层水和模拟地层水配制好的非均相粘弹性颗粒溶液通过毛细管平衡时的压力,即可得到非均相粘弹性颗粒溶液的阻力系数,实验结果重复性好,测试用时短,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驱油用非均相粘弹性颗粒溶液阻力系数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属于三次采油化学驱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非均相复合驱油是通过在注入水中添加高分子聚丙烯酰胺、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和表面活性剂,通过高分子聚丙烯酰胺、粘弹性颗粒驱油剂增加注入水的粘度,降低油水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通过表面活性剂提高洗油效率,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三次采油技术,已成为我国许多油田增产增效的主要技术,在保证我国原油稳产增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由于非均相粘弹性颗粒溶液主要是依靠其粘弹性能,在注入过程中扩大油层的波及体积来实现采收率的提高,而目前对该作用的评价主要是通过测试其阻力系数来实现,目前常规测试阻力系数的方法是:
通过岩心的物模试验来得到,该方法首先需要压制填砂岩心,测定岩心的渗透率,然后需要用地层模拟水饱和岩心,接着使岩心在模拟油藏温度条件下,先水驱压力平衡,接着注入非均相粘弹性颗粒溶液使压力平衡,非均相驱平衡的压力除以水驱平衡的压力即为非均相粘弹性颗粒溶液的阻力系数。
然而,目前的阻力系数测试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测试实验过程比较繁琐,测试时间较长,从压制岩心开始到实验结束需要两天以上的时间;
2、在压制岩心过程中,砂砾在岩心中的分布可能会产生较大不同,岩心的渗透率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因此实验结果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3、由于注入过程中非均相粘弹性颗粒溶液可能产生对岩心的吸附和堵塞,虽然测试得到的阻力系数较大。
综上,采用目前的阻力系数测试方法所得到的测试结果并不能反应驱油体系的真实驱油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一种驱油用非均相粘弹性颗粒溶液阻力系数测试系统。
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驱油用非均相粘弹性颗粒溶液阻力系数的新型测试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驱油用非均相粘弹性颗粒溶液阻力系数测试系统,包括:压力实验腔、温控装置、柱塞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力实验腔包括套筒、压杆,所述套筒和压杆轴向配合在所述套筒内形成模拟实验腔,在所述模拟实验腔内设置有容纳实验液体区和用于模拟实验地层的毛细管区,在所述毛细管区内设置有多根毛细管和用于固定毛细管、密封毛细管与套筒壁之间缝隙的橡胶圈,套筒的一端设置有与外界连通的流动通道。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柱塞泵装置为所述压杆提供在套筒内移动的驱动力,沿着压杆端面的轴向方向上依次为实验液体区和毛细管区。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套筒一端是通过一底座与所述套筒密封螺纹密封配合实现的,在所述底座的中轴上设置有外界连通的流动通道。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温控装置为向所述套筒外保温夹套内提供循环油浴,用于模拟不同实验地层的温度。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所述柱塞泵装置包括,高压柱塞泵、中间活塞容器,所述高压柱塞泵通过中间活塞容器驱动所述压杆在套筒内轴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83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