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互联网康护平台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69788.3 | 申请日: | 2020-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3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刘伯恩;任陆;张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运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40/20 | 分类号: | G16H40/20;G06Q10/02;G06Q10/06;G06Q30/02;G06Q40/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维律师事务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地址: | 201105 上海市闵行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互联网 平台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公开了一种互联网康护平台系统涉及护理技术领域,包括康护评价管理单元、医护人员管理单元、患者信息管理单元、人工智能派单单元、专业保障单元;康护评价管理单元用于对整个互联网康护平台系统中对护理过程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进行评价,医护人员管理单元用于对整个互联网康护平台系统中每个医疗机构所配备护理人员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患者信息管理系统用于对整个互联网康护平台系统中每个患者的各项事务数据进行管理,护理项目管理单元用于对每个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护理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该平台系统是通过互联网针对点对点护理项数据的总结以及分析,形成可靠性非常高的大数据体系,以大数据体系作为互联网康护平台系统管理的坚实基础,实现更加全面,而且简化了较多繁琐环节,使得管理更加方便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康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护理平台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老龄化也越来越严重,互联网技术应用的愈加广泛,医疗制度的改革,面对失能人群、院外患者在没有专业医疗护理、康复的情况下,疾病发生和复发的几率会不同程度的增加,随之带来的是高额的医疗费用。因此,需要借助带有大数据形式的康护平台系统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提供了一种互联网康护平台系统,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互联网康护平台系统,所述互联网康护平台系统包括康护评价管理单元、医护人员管理单元、患者信息管理单元、人工智能派单单元、专业保障单元;康护评价管理单元用于对整个互联网康护平台系统中对护理过程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进行评价得出评价结果,医护人员管理单元用于对整个互联网康护平台系统中每个医疗机构所配备护理人员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患者信息管理系统用于对整个互联网康护平台系统中每个患者的各项事务数据进行管理,护理项目管理单元用于对每个护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护理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该平台系统是通过互联网针对点对点护理项数据的总结以及分析,形成可靠性非常高的大数据体系,以大数据体系作为互联网康护平台系统管理的坚实基础,实现更加全面,而且简化了较多繁琐环节,使得管理更加方便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康护评价管理单元包括满意度调查分析模块、护理质量对比分析模块、质量问题分析模块、反馈整改追踪模块以及护理考核统计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医护人员管理单元包括医护人员信息录入模块、医护人员信息存储模块、医护人员服务时间模块、医护人员服务监测模块以及医护人员能力评估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患者信息管理单元包括患者注册信息录入模块、患者信息存储模块,上传处方或检查资料管理模块,确认患者保险信息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人工智能派单单元包括:患者预约服务项目模块、智能订单指派模块、在线接单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专业保障单元包括:康护培训模块、安全保障模块、收入合规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解决失能、高龄、空巢老人、带病生存的老年人对上门护理服务需求。配合政府和公立医院探索医改新领域,互联网+康护将为特定人群提供基本的康护保障服务。让百姓真正享受到“手机点一下,康护来到家”的便利服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运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运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697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