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背板间的线缆连接校验方法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70077.8 | 申请日: | 2020-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2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9 |
发明(设计)人: | 宁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2 | 分类号: | G06F11/32;G06F1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 代理人: | 宋薇薇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背板 线缆 连接 校验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背板间的线缆连接校验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由主板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将线缆连接配置文件通过内部集成电路总线下发到背板的复杂逻辑可编程器件并存储在复杂逻辑可编程器件的用户闪存中;由背板的复杂逻辑可编程器件在上电时从用户闪存中读取线缆连接配置文件以获取配置连接方式,并访问非易失性存储器扩展硬盘以获取实际连接状态;由背板的复杂逻辑可编程器件比较配置连接方式和实际连接状态以生成线缆连接校验结果,并将线缆连接校验结果反馈给基板管理控制器以展示和输出。本发明能够快速发现和处理线缆连接错误,降低人工检查成本并提高维护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领域,更具体地,特别是指一种主背板间的线缆连接校验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服务器行业的日趋成熟,服务器产品也是层出不穷。然而,服务器的主流架构仍然是主板+背板设计,而主背板之间的通信,则是通过线缆连接来实现的。目前主板与背板的连接配置主要是由背板的类型决定的。硬盘主要分为NVME(非易失性存储器扩展)硬盘及SAS/SATA硬盘。对于NVME硬盘,其controller端(控制器端口)有CPU(中央处理器)和PCIESwitch(外围组件互连扩展切换器)之分,但每个CPU包含16个PCIE Port(外围组件互连扩展端口),而PCIE Switch可以包含32个PCIE Port,因此其线缆连接的方式多种多样,配置不尽相同。如果线缆连接出错,会导致硬盘识别乱序,硬盘点灯乱序,甚至不能点灯的情况出现。
经常出现测试人员上报BUG(错误),研发人员现场支持时发现是线缆连接错误的情况。更有甚者,对于某些研发人员不熟悉的配置,也需要耗费好久的时间才能发现线缆连接问题。同时对于PCIE Switch连接的硬盘,由于Switch芯片本身存在FW(固件)影响硬盘的排序及点灯,这时会更难发现问题,降低了研发及测试的效率。
针对现有技术中线缆连接错误难以发现和处理,影响工作效率的问题,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主背板间的线缆连接校验方法和装置,能够快速发现和处理线缆连接错误,降低人工检查成本并提高维护效率。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主背板间的线缆连接校验方法,包括执行以下步骤:
由主板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将线缆连接配置文件通过内部集成电路总线下发到背板的复杂逻辑可编程器件并存储在复杂逻辑可编程器件的用户闪存中;
由背板的复杂逻辑可编程器件在上电时从用户闪存中读取线缆连接配置文件以获取配置连接方式,并访问非易失性存储器扩展硬盘以获取实际连接状态;
由背板的复杂逻辑可编程器件比较配置连接方式和实际连接状态以生成线缆连接校验结果,并将线缆连接校验结果反馈给基板管理控制器以展示和输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背板包括与主板线缆连接的多个背板,并且多个背板具有不同的背板序号、不同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扩展硬盘的插槽号、和非易失性存储器扩展硬盘的插槽所对应的控制器端口号;
线缆连接配置文件包括:背板序号、插槽号、和控制器端口号之间的对应关系信息;
由主板的基板管理控制器将线缆连接配置文件通过内部集成电路总线下发到背板的复杂逻辑可编程器件包括:由基板管理控制器将对应关系信息分别下发给不同背板的复杂逻辑可编程器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实际连接状态包括从主板的中央处理器到背板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扩展硬盘之间的线缆连接状态;由背板的复杂逻辑可编程器件访问非易失性存储器扩展硬盘以获取实际连接状态包括:
判定控制器端口号所对应的控制器端口上的线缆是否在位;
响应于不在位而将控制器端口号的不在位信息写入寄存器组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700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